發布時間:2022-05-10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的升級換代周期在不斷加快,以電腦為例,許多單位把電腦的折舊周期定為三年,這就意味著三年后這臺電腦雖然仍能使用,但是在性能上已經落后,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而必須更新;仡檱鴥染C合布線近二十年的發展史,以太網的速率從最初的1Mbps到10Mbps、100Mbps直到今天的1Gbps,傳輸速率平均每5年增長10倍。 相應的綜合布線水平電纜也從普通的電話線發展到三類線、五類線、超五類線到今天的六類線,幾乎也是平均每5年上一個臺階(四類線由于只能支持20Mbps的傳輸速率,還沒來得及普及就被五類線所取代)。10Gbps 的傳輸速率和7類線的應用目前剛剛起步,可以預見幾年后將會取代六類線成為綜合布線產品的主流。而一棟建筑的使用年限至少50至70年,如何解決綜合布線產品的升級換代與綜合布線工程的矛盾成為設計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過去,綜合布線的設計目標是“保證系統10至15年內不落后”,現在。如果有人還是提出這樣的口號,人們一定會認為這是吹牛。而布線廠家把質保的年限也不斷提高,從10年發展到15年、20年、25年。25年的質量保證體現了廠家對產品質量的自信。但是,不用等那么久布線系統就要重新設計了。在布線系統的改造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水平子系統的管路問題。因為,主干子系統在弱點豎井內,改造工程對建筑物的主體結構影響不大。水平子系統的管路通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 信息點的密度不夠 ◆ 信息點的位置不合理 ◆ 管路太細或局部狹窄 ◆ 水平線槽的尺寸不夠 ◆ 死吊頂無法施工 在上述問題中,走廊中的線槽和吊頂可以配合裝修“推倒重來”,但是墻體中的管路卻因涉及到建筑物的主體結構而不能推倒重來。既然綜合布線的更新換代是必然的結果,那么,為二次布線創造條件就是大廈建設初期綜合布線設計者必須考慮的問題。為了能夠適應未來網絡結構變化和網絡升級換代的需要,做好水平子系統的管路施工就顯得十分必要。當功能需求與投資規模出現缺口時,做好隱蔽工程的預留預埋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在設計中應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信息點的分布 綜合布線的靈活性是以冗余為代價的,要充分體現綜合布線的靈活性就應適當增加信息點的密度,并合理分布信息點的位置。在信息點無法一次到位的地方可以采用區域布線方式,增加CP布線箱,盡量減少二次布線踢鑿的工作量。 保證管路暢通 在實際工程中常常會遇到管路不通暢的問題,有的地方鋼絲能穿過去,但是線纜穿不過去,常見的是管路中掉入灰渣或轉彎處有凹坑。隨著傳輸速率的提高,對布線施工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牽拉用力過大,很容易造成電纜損傷,影響電纜的傳輸特性。因此,在管路施工中應嚴格把關。建議在管徑選擇上按實際需求提高一個規格,為二次布線創造更有力的條件。 橋架與吊頂 橋架和吊頂的設計應充分考慮二次布線的需要,留有擴展的余地。不能做成活吊頂的地方應留好檢查孔。方便二次布線施工。 如何降低大樓布線系統的初期投資 一幢大樓在土建施工期間,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各個系統都有一定的工程預算。我們增加了管路的預留預埋,當資金有缺口時應如何應對?由于我們已做好二次布線的準備,就可以適當壓縮建設初期綜合布線工程的建設規模,特別是新老技術交替的初期,不僅布線產品的價位較高,網絡設備的價位也較高,與之相適應的軟件也尚不成熟。當業務的發展需要新技術的有力支撐,而產品的性價比也降到合理的程度時,我們做一次整改,將原有的網絡系統提升一個臺階。既緩解了初期投資的壓力,又保證了系統的先進性。 由此可見,永遠保持網絡應用的先進性的根本措施是做好隱蔽工程的預留預埋。同時也真正起到保護用戶投資的目的。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下一篇:光纖技術構建“綠色IT”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