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3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任何網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使用帶寬(Bandwidth)來描述它們的傳輸容量。帶寬(Bandwidth)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內(在給定的條件下)理論上能通過某一特定區域的最大比特量。 為同事解釋帶寬含義 每天下午大家清閑的時候,都會通過公司的網絡下載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MP3和電影居多),上網的速度就會慢如蝸牛。同事每天下午都在發牢騷:“什么破網呀,還不如我家里的ADSL快呢!”網管員要是將上面的帶寬的定義告訴每個同事,估計有人該懷疑你瘋了。所以需要找一種更恰當的比喻。 帶寬就像高速公路的車道。公路網絡延伸到每個城市、鄉鎮、小區。車道數較多的公路連接著車道數較少的公路,而這些公路又通向更小、更窄的公路,最終到達住宅時,尤其是小區中只有一條車道,每輛車行駛都慢了許多。最終,當更多的車不斷地進入高速公路時,即使有更多的車道,高速公路也會變得擁塞和緩慢。如果將數據網絡比喻為高速公路系統,則可以將數據分組相當于車,而帶寬相當于高速公路的車道數。 當將數據網絡被視為高速公路系統時就很容易看出,為何每天下午大家都在下載東西的時候會引起整個網絡的擁塞了。如果你覺得高速公路的概念還不能解釋清楚,那么就給同事們說說你堵車的經歷吧,這個會引起共鳴的。 網管員的帶寬爭論 公司新招聘了一位網管員,此人喜好咬文嚼字,北京人將這種同事戲稱為“杠頭”。在一次技術研討會上,技術部的主管將“帶寬”和“速度”兩個詞反復交替使用。會議結束前,領導問還有誰補充,下面是這位新同事的發言: “我有點補充,您剛才的用語不規范。您可以說以45Mbps傳輸的T3鏈路比以1.544 Mbps傳輸的T1鏈路具有更高的速度。但T3和T1的實際比特傳輸速度接近于光速,所以實際的比特傳輸速度不會改變。帶寬指的是鏈路上每秒傳輸多少比特,而不是比特實際傳輸有多快。如果只用到它們傳輸能力內的一小部分時,它們傳輸數據的速率大致相同,這就像一滴水在細管和粗管里的流速大致相同的道理一樣。因此,通常更難準確地說是T3的帶寬比T1的要大,因為它在相同時間內能夠傳輸更多的信息,而不是它有更高的速度! 筆者很欽佩這位新同事的勇氣,他補充的內容筆者非常認可,不過筆者可沒有這份勇氣,還是將原理補充寫在這里吧。 在數字體系中,帶寬的基本單位是比特每秒(bps)。帶寬是在一個給定的時間(或多少秒)內有多少信息(或bit)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的量度。雖然帶寬是以bps來描述的,但通常還有一些數倍于bps的表示方式。換句話說:網絡帶寬通常描述為Kbps、Mbps,甚至Gbps。 使用公式T=S/BW(傳輸時間=文件大小/帶寬),可以幫助網絡管理員評估網絡性能的幾個重要方面。如果給定應用的典型文件大小已知,那么用文件大小除以網絡帶寬就可以估計出這個文件傳輸所需的最小時間。 進行數據傳輸計算時,有兩個重要方面需要考慮: (1)結果只是一個估計值,因為文件大小不包括為了使數據能通過網絡傳輸所增加的開銷。 雖然數據傳輸計算相當簡單,但如果不注意在公式中使用相同單位的話,也會遇到麻煩。MBps的含義是兆字節每秒,Mbps的含義是兆比特每秒,前者是指每秒傳輸的字節數量,后者是指每秒傳輸的比特位數。MBps中的B字母是Byte的含義,雖然與Mbps中的bit翻譯一樣,都是比特,也都是數據量度單位,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Byte是字節數,bit是位數,在計算機中每八位為一字節,也就是1Byte=8bit,是1:8的對應關系。因此1MBps等于8Mbps。因此,在書寫單位時一定要注意“B字”母的大小寫,尤其有些人還把Mbps簡寫為MBps,此時B字母的大小寫真可以稱為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