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統下載
當前位置: 首頁 > 網絡技術教程 > 詳細頁面

3G本地接入網的技術優化方案

發布時間:2022-05-22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經過長時間學習3G本地接入網的技術優化方案,于是和大家分享一下,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獲,希望本文能教會你更多東西。對于3G本地接入網承載方案的選擇需要分別從運營角度和技術兩方面來考慮。

從運營的角度考慮,主要取決于業務需求、建設成本、運維成本以及擁有的網絡資源狀況等因素;從技術層面考慮,主要取決于技術發展趨勢、技術特點、技術成熟度以及網絡承載的業務特性等因素。目前,針對3G本地接入網的承載方案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基于MSTP的優化方案;另一類是分組化傳送方案,它又分為增強以太、分組傳送網(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和IP/MPLS等不同的技術路線。

MSTP優化技術方案

MSTP(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lateform,多業務傳送平臺)是新一代的傳輸系統平臺,它在充分利用SDH技術對業務提供保護恢復能力和較小時延的基礎上,對網絡業務傳送層做了改進,在SDH幀格式中提供不同顆粒的多種業務、多種協議的接入、匯聚和傳輸能力。目前,MSTP已廣泛部署用于2G移動業務的承載,考慮到保護存量網絡投資和2G,3G基站共址的實際情況,在3G建設初期數據流量比較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在MSTP系統中內嵌EoS(Ethernet over SDH)單板將來自以太網接口的數據幀直接進行2層交換處理后,通過GFP(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協議封裝,映射到VC容器中,再加入開銷,最后形成STM-N的幀,實現對以太網業務的承載。

采用MSTP技術構建3G本地接入網,由于其剛性的管道特性和數據業務具有的突發和不確定性特點,會對傳送網接入層、匯聚層帶來巨大的帶寬壓力,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帶寬收斂和匯聚,以提高傳輸網絡帶寬的利用率。可以考慮以下3種方案實現帶寬的匯聚和收斂:

一級匯聚+透傳模式

該方案在基站側配置3G本地接入網以太網透傳盤將基站業務直接透傳至核心節點進行匯聚,其優點是業務配置簡單,便于處理基站負荷分擔及歸屬調整帶來的電路調整問題;缺點是骨干節點EoS匯聚比要求高、后續擴容壓力大。

二級匯聚+收斂模式

該方案分別在匯聚節點和骨干節點進行二級匯聚,其優點是減輕核心層EoS單板匯聚和配置壓力,匯聚層可做帶寬收斂,節省帶寬;其缺點是業務配置復雜,尤其是基站更改歸屬RNC時配置更復雜,而且無法滿足骨干、匯聚層雙節點歸屬組網的需求。

內嵌RPR+EoS透傳

該方案在接入層采用EoS透傳模式將基站業務透傳至匯聚節點,在匯聚層采用內嵌RPR的MSTP環結構,其優點是可以利用RPR MAC層具有的服務等級分類功能、統計復用功能,實現帶寬共享和公平接入;其缺點是無法實現端到端的業務配置,需要分段配置EoS和RPR。此外,也可以考慮在MSTP網絡與RNC之間增加3層設備來終結2層網絡,減輕RNC帶寬匯聚和處理VLAN的壓力;還可以通過其完成基站電路調整工作,從而降低MSTP的電路調整工作量;同時,可以提供與MSTP和RNC更為靈活的對接保護。

分組化技術方案

隨著新的空中接口技術,如高速下行數據分組接入(HSDPA)和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等新技術的引入,移動數據業務的速率會大幅度提高,若繼續沿用MSTP技術承載,會由于下述特性造成每比特的傳送成本過高:TDM電路交換內核(不適應大量移動數據業務的統計復用需求)。剛性管道(對分組業務的適配顆粒是VC-12/3/4,承載突發數據業務的帶寬利用率低,且帶寬調整粒度過粗,缺乏彈性)。擴展性差(在基站FE帶寬需求明顯提速時,單板級的VC匯聚和L2交換存在擴展性差和調整不靈活問題),服務質量保障機制簡單(難以提供差異化服務)。因此,有必要引入具有高效統計復用功能的分組技術來降低每比特傳送成本,提高網絡的傳送效率。目前,主流的分組承載技術包括增強以太,PTN和IP/MPLS技術。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本文章關鍵詞: 3G本地接入網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