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統下載
當前位置: 首頁 > 網絡技術教程 > 詳細頁面

衛星寬帶接入系統的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2-05-22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寬帶接入系統還是比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衛星寬帶接入系統的實施方案,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與地面通信系統相比,寬帶接入系統雖然有延時較長等缺點,但卻具有一些地面網絡無法比擬的優點。

譬如:覆蓋面廣,具有極佳的廣播性能;傳輸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組網靈活;網絡建設速度快,成本低;能夠靈活高效地利用和擴展帶寬;鏈路性能好,利于推廣多元化的多媒體應用;技術成熟,標準穩定等等。作為地面網絡的補充,寬帶衛星接入系統對于地面網絡不能到達的不發達地區來說是一種有效的通信方式。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球使用衛星Internet接入業務的用戶達到了300萬。有人估計,到2005年衛星接入將占有北美10%的高速Internet接入市場。

目前應用最廣的衛星寬帶接入系統是DirecPC系統,它是美國休斯網絡系統公司推出的高速寬帶多媒體接入技術。它將高速寬帶的傳輸技術和衛星數據廣播技術相結合,以不對稱傳輸方式彌補地面傳輸帶寬不盡如人意的缺陷,同時又可以利用其下行帶寬空閑時間進行數據、音頻、視頻信號的廣播傳送。DirecPC系統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用了衛星廣播信道實現IP組播,通過DirecPC綜合業務平臺,利用一臺服務器能夠對無數量限制的衛星單收站(即沒有交互功能)同時發送單一的連續數據流而無時延。因此,網絡成本會變得相當低廉,并可以達到從未有過的傳送能力,而不必擔心信道擁塞。DirecPC系統最高支持24M的速率進行組播,此種服務適合于類似MEPG-Ⅱ這類高品質。多頻道流式視頻傳送以及音頻流式傳送。除DirecPC系統外,較為流行的衛星寬帶接入系統還有IP over DVB及用于Internet干線傳輸的雙向衛星系統IPSat和Comtier等。

幾種可能的寬帶衛星接入的解決方案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新興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不是簡單的把聲音、文字、圖形和圖像等幾種媒體疊加后呈現在人們面前,而是通過有機的信息集成,為人們提供最優的視聽品質。隨著多媒體應用的逐步普及,傳統的網絡框架已不再適用,全交換和高速接入已成為新型網絡結構的兩大特點。因此,對網絡技術的基本要求也相應加強。

首先,多媒體通信網絡必須有足夠的帶寬。數據傳輸速率應該在100Mbit/s以上,才能滿足各類多媒體通信應用的需求;其次,網絡必須保證多媒體通信的實時性和可靠性。語音和圖像的延時都要小于0.25s,靜止的圖像要求小于1s,對于共享數據要求沒有誤碼;再有,系統必須保證精確的同步,這包括媒體間同步和媒體內同步;多媒體通信的最大特點就是交互性。它不僅要求具有高質量的多媒體數據傳播能力,還要求具有一定的信息反饋能力,能及時傳送用戶的反饋信息。一般現有的電信網、計算機網和CATV網,雖然都可以用來傳送多媒體信息,然而都各自存在不同的缺陷。加之全球范圍內的Internet接入、交互式多媒體業務、電視會議和其他帶寬密集型應用的迅速增長,要求有更加靈活和成本低廉的寬帶解決方案。

針對上述多媒體通信的要求,鑒于衛星寬帶接入系統的特點,現主要提出兩種加速因特網傳輸的衛星接入方案:一種是利用衛星的高速下載和地面反饋的外交互的方式,該方案是基于當前因特網信息流量非對稱性(接收數據量往往遠大于發送數據量)而提出的,采用衛星鏈路作為下行數據鏈路,將其他通信網絡如電話撥號。局域網等作為上行數據鏈路。另一種是利用寬帶衛星的雙向傳輸,例如Teledesic系統可以給用戶提供16kbps~2.048Mbps的傳輸速率,下面分析幾種具體的衛星寬帶接入系統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衛星與傳統的Modem或專線相結合接入Internet

該方案其工作原理如下:用戶的電腦裝配一張衛星網絡PCI卡,并和一個大約75厘米口徑的衛星接收天線相連。所有低帶寬。外向的信息(如網址要求)通過調制解調器從電話網絡上送出,但所有高帶寬。內向的信息(比如一個圖像豐富的網站)都從衛星上直接發射到用戶的電腦上。用戶在瀏覽器軟件上單擊一個網址,網址要求信號由調制解調器送出到用戶的ISP。在這個要求信號離開用戶PC機之前,用戶端軟件附加了一個IP頭碼到要求信號上。這個附加碼指示用戶ISP把要求信號轉到網絡運行中心,NOC接到要求信號后,把附加碼去除,然后根據用戶要求到相應的網站去獲取所需信息,再將信息上傳到衛星,以高速高帶寬送到用戶的接收天線,再到用戶的PC機上或配置機頂盒STB(set top box)的視頻接收機中。這種衛星高速數據接入系統充分利用互聯網不對稱傳輸特點,采用DirecPC技術,用戶端只需14.4kbps以上Modem基本上網配置。衛星網絡PCI卡。用戶端軟件和0.75m衛星接收天線等設備即可。系統的交互速率可達200-400kbps,最高可達3Mbps高速單向廣播式數據文件下載。

該系統比較適合于單向的遠程教學,也可以用于會議電視及為各類教育機構、大中院校、成人教育等開設交互式遠程教育課程等。但采用Modem撥號上網要受限于線路速度,最高不超過56kbps,而且上網的費用相對較高。即使采用光纜或衛星及微波等無線信道的專線連接方式能提高上行速度,但由于需要建立聯網的站點且費用較高,使得它只適合于業務量大的單位和機構團體,不適合于廣大個體用戶。目前很多公司都采用這種類似的衛星寬帶接入系統,如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推出的中星在線、廣東電信推出的星網通業務以及科利華公司開發的衛星寬頻互動教育平臺等。

方案二:衛星與有線電視網相結合接入Internet

為了尋求一種對個體用戶來說上網快、費用低、投資少、見效快的途徑,不妨考慮衛星與有線電視網相結合的新型上網方式。有線電視網的HFC網絡是采用光纖和同軸電纜混合鋪設,具有成本低。信號質量好。頻帶寬的特點,給家庭用戶高速、快捷上網開辟了一條新途徑。由Internet的高速接入供應商、本地ISP有線電視臺(CATV網絡)和用戶終端組成。國際出口就是一個Internet高速接入供應商,在這里建立衛星上行的主站,下行數據經過發射無線送到衛星轉發器。在有線電視臺設立衛星接收站,把收到的數據經過電纜數據調制器。上變頻器,變成有線電視網絡需要的射頻RF,用戶在家中使用帶有數據廣播接收卡的計算機,將電纜中的信號解調并接收。同時用戶的計算機配普通電話Modem,撥號到本地ISP,把用戶的請求信息傳送到對方。本地ISP在此起到路由的作用,溝通用戶和遠端的國際出口局。這樣從地面Internet上行到衛星與有線下行,構成了一條完整的雙向數據通路。

這種新的接入Internet的方法充分利用了現有的CATV網的現狀和衛星不對稱單向廣播的特點。有線電視網絡仍然采用當前的單向傳輸,而衛星也采用單向廣播傳輸,用戶的回傳信息則通過地面的Internet傳送到信息源。這種方式,有線臺就不必要建設衛星上行站,而有線電視網也不必要進行雙向改造,這就大大減少了資金的投入,縮短了建網的時間。從衛星到有線整個信道具有寬帶特點,且價格低廉,讓用戶充分享受到高速上網的服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寬帶接入系統。

方案三:衛星與VSAT系統結合的雙向傳輸網絡

前述兩種方案都利用地面網來實現信息的回傳問題,但是地面網的信道比較擁擠,可能常常會發生阻塞和故障,此時不妨考慮利用VSAT網來接入Internet。由于VSAT系統具有覆蓋范圍大。結構靈活。組網迅速方便。易于實現多級連接,用戶終端接入方式靈活等優點,使得它完全可以作為地面網的補充,甚至在某些場合成為唯一的可行方案。

除了使用VSAT網或地面網外,我們可以考慮使用雙向VSAT小站通過衛星鏈路的回傳信道來實現雙向傳輸。一般來說小站的回傳速率遠小于下行廣播速率,因此考慮采用星型(star network)的VSAT系統。該系統的大量高速數據通過主站天線發射至衛星轉發器,下行則通過數字視頻廣播(DVB)傳送至各個遠端的VSAT小站,最后再通過相應的數據接口設備傳送到某一用戶的電腦,或是通過與局域網相連的某一PC機傳送給多個用戶。

由于主站與遠端站間需要進行交互傳輸,因此遠端站需要安裝一個寬帶雙向(two-way)終端。如果遠端小站只接收Internet內容,則只需安裝單向(one-way)終端。一個雙向終端主要包括室外單元(ODU)和室內單元(IDU)。ODU包括RF部分的天線和HPA。IDU則配有機頂盒(set top box)用于提供寬帶交互式衛星系統網絡接入的數據接口,連接ODU和用戶的PC。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本文章關鍵詞: 寬帶接入系統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