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統下載
當前位置: 首頁 > 網絡技術教程 > 詳細頁面

下一代無源光纖接入技術的演進過程

發布時間:2022-05-20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光纖接入技術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這里我們主要介紹下一代無源光纖接入技術的演進過程。無源光網絡(PON)技術是最新發展的點到多點的光纖接入技術。

無源光網絡由光線路終端(OLT)、光網絡單元(ONU)和光分配網絡(ODN)組成。一般其下行采用TDM廣播方式、上行采用TDMA(時分多址接入)方式,而且可以靈活地組成樹型、星型、總線型等拓撲結構(典型結構為樹形結構),PON的本質特征就是ODN全部由無源光器件組成,不包含任何有源電子器件。這樣避免了外部設備的電磁干擾和雷電影響,減少了線路和外部設備的故障率,簡化了供電配置和網管復雜度,提高了系統可靠性,同時節省了維護成本,是電信維護部門長期期待的技術,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和重視,發展非常迅猛。與點到點的有源光網絡相比,PON技術的主要特點在于維護簡單,成本較低(節省光纖和光接口)和較高的傳輸帶寬,其高性能價格比的特點會使其在很長時間內保持競爭優勢,PON一直視被為光纖接入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PON網絡由于其簡潔、廉價、可靠的網絡拓撲結構被普遍認為是寬帶接入網的最終解決方案,支持光纖到戶FTTH。與核心網不同的是,FTTH對成本更加敏感。成本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條件的成熟。剖析FTTH成本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設備采購成本,二是運營成本。根據NTT公布的數據,FTTH的這兩項成本已經與高速ADSL基本接近。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DSL設備的價格下降潛力已經不大,但是FTTH的成本隨著規模增長有望繼續下降。從整體上看,在光纖接入技術領域光通信醞釀著新一輪的發展。所以FTTH技術目前已被證實不僅技術上是成熟的,而且經濟上是可行的。繼1998年ITU-T通過了基于ATM的G.983系列建議, 2001年開始,兩大通信標準化組織IEEE和ITU-T開始研究制訂新一代PON技術標準,以滿足未來光纖接入技術的要求。PON作為FTTH唯一的實現方式,它的三個同胞兄弟APON、EPON和GPON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在競爭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APON技術特點

APON以ATM作為承載協議, 由于業務提供能力有限,數據傳送速率和效率低,成本較高,其市場前景隨著ATM的衰落而淡出人們的視線。業內專家指出,從長遠的業務發展趨勢看,APON的可用帶寬仍然不夠。以FTTC為例,盡管典型主干下行速率可達622Mbit/s,但分路后實際可分到每個用戶的帶寬將大大減小。按32路計算,每一個分支的可用帶寬僅剩19.5Mbit/s,再按10個用戶共享計算,則每個用戶僅能分到約2Mbit/s的帶寬。毫無疑問,由于低性價比而無法滿足網絡和業務長遠發展的需要。

EPON和GPON的技術比較

目前有兩個頗為引人注目的PON標準已正式發布,其中一個是由ITU/FSAN制定的Gigabit PON(GPON)標準,G.984.1、G.984.2;另一個是由IEEE 802.3ah工作組制定的Ethernet PON(EPON)標準。

其中EPON(Ethernet PON)由IEEE 802.3ah提出,它將Ethernet技術與PON技術結合起來,其目標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實現一個點到多點結構的吉比特以太網光纖接入技術系統。EPON屬于IEEE以太網標準的范圍,對于向全IP網絡過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特點是:消除了ATM和SDH層,降低了初始成本和運行成本;可以大量采用以太網技術成熟的芯片,實現簡單,相對成本低,維護簡單,容易擴展,易于升級。EPON的主要缺點是總體效率較低,和難以支持以太網之外的業務。當遇到話音/TDM業務時,就會引起QoS問題,對于主張支持多業務能力的傳統運營商來說是一個重要缺憾。

ITU-T FSAN集團在2001年1月差不多EFMA提出EPON概念的同時,也開始進行1Gb/s以上的PON標準的研究。2002年9月FSAN提出了一種具有前所未有的高比特速率(最高2.4Gb/s)、能以原有格式(可以說是透傳)和極高的效率(帶寬利用率可以達到90%以上)傳送多種業務(包括TDM和數據)的光纖接入技術GPON(Gigabit PON)解決方案, 并于2003年1月通過有關GPON的新標準—G.984.1和G.984.2,根據這一最新標準的規定,GPON可以提供1.244和2.488Gb/s的下行速率和ITU規定的多種標準上行速率,可以靈活地提供對稱和非對稱速率。傳輸距離至少達20km,系統分路比可以為1:16、1:32、1:64、乃至1:128,而且支持各種光纖接入技術服務,OAM&P(Operation、Administration、Provisioning)功能以及可升級能力,特別是非常有效地支持原有格式的數據分組和TDM流。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本文章關鍵詞: 光纖接入技術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