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9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移動IPv6技術的發展非常迅猛,可能好多人還不了解移動IPv6技術的實際應用,沒有關系,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獲,希望本文能教會你更多東西。1996年, IETF的移動IP工作組(IP Routing for Wireless/Mobile Hosts)制訂了移動IPv4的技術標準。但是,到目前為止,移動IPv6技術的標準仍在制訂的過程中,并經歷了多次版本更新。最新的草案(Draft)為第19版本的Mobility Support in IPv6。 移動IPv6技術技術充分利用了對移動性的內在支持。首先,路由器在路由器廣播報文中指示了它是否能擔任本地代理。同一個子網內允許多個本地代理存在,移動節點可以向任意一個本地代理注冊。本地代理中保存有移動節點的家鄉地址和轉交地址的對照表,收到發送給移動節點的報文后,根據對照表把報文轉發給移動節點。其次,每當移動節點收到其他主機發來的報文后,在響應報文中以轉交地址作為源地址,并要附帶上移動節點的家鄉地址。其他主機的后續報文以移動節點的轉交地址為目的地址,但是要附帶源路由選擇頭,報頭內容為移動節點的家鄉地址。使用這種機制的目的是保證移動節點在移動過程中也不會丟失報文。最后,IPv6中定義了重定向過程。當移動節點在小區間切換時,移動節點重新登記成功后,基站應該向原來的基站發重定向包文,使切換過程中路由有偏差的報文重新找到移動節點。 移動IPv6技術的主要目標就是使得移動節點總是通過家鄉地址尋址,不管是連接在家鄉鏈路還是移動到外地網絡。移動IPv6技術對于IP層以上的協議層是完全透明的,這使得移動節點在不同子網間移動時,運行在該節點上的應用程序不需修改或配置仍然可用。 移動IPv6技術的工作原理 移動IPv6技術從移動IPv4中借鑒了許多概念和術語,例如IPv6中移動節點(MN)、家鄉代理(HA)、家鄉地址、家鄉鏈路、轉交地址和外地鏈路等概念和移動IPv4中的幾乎一樣,但兩者還是有差別的,具體比較如表格,移動IPv6技術的操作可以總結如下: ⑴ 移動節點采用IPv6版的路由器搜索確定它的轉交地址。 ① 移動節點連接在它的家鄉鏈路上時與任何固定的主機和路由器一樣工作。 ② 當移動節點連接在它的外地鏈路上時,它采用IPv6定義的地址自動配置方法得到外地鏈路上的轉交地址。由于移動IPv6技術沒有外地代理,因此移動IPv6技術中唯一的一種轉交地址是配置轉交地址,移動節點用接受的路由器廣播報文中的M位來決定采用哪一種方法。如果M位為0,那么移動節點采用被動地址自動配置,否則移動節點采用主動地址自動配置。 ⑵ 移動節點將它的轉交地址通知給家鄉代理。 ⑶ 如果可以保證操作時的安全性,移動節點也將它的轉交地址通知幾個通信節點。 移動IPv6技術采用布告(Notification)過程通知移動節點家鄉代理或其他節點它當前的轉交地址。移動IPv6技術中的布告和移動IPv4 中的注冊有很大的不同。在移動IPv4中,移動節點通過UDP/IP包中攜帶的注冊信息將它的轉交地址告訴家鄉代理,相反地,移動IPv6技術中的移動節點用目的地址可選項(Destination Options)來通知其他節點它的轉交地址。為移動IPv6技術布告所定義的三條消息為綁定更新(Binding Update)、綁定應答(Binding Acknowledgment)和綁定請求(Binding Request)。這些消息都被放在目的地可選報頭中,這表明這些消息都只被最終目的節點檢查。移動IPv6技術布告過程包括在移動節點和家鄉代理或通信節點間交換綁定更新和綁定應答。綁定應答很可能是在移動節點收到一個綁定請求后發出的。有時,通信節點通過向移動節點發送一個綁定請求啟動布告過程,移動節點則通過發送綁定更新(不是由任何綁定請求激起的)啟動布告過程。在這兩種情況中,移動節點都向家鄉代理或通信節點告知它當前的轉交地址。移動節點可以通過綁定更新中的應答位(A)來要求接收者是否通過向移動節點發送綁定應答來響應,綁定應答首先通知移動節點綁定更新已收到,其次還告訴移動節點綁定更新是否被接受。 ⑷ 移動IPv6技術中同時采用隧道和源路由技術向連接在外地鏈路上的移動節點傳送數據包。 ① 知道移動節點的轉交地址的通信節點可以利用IPv6選路報頭直接將數據包發送給移動節點,這些包不需要經過移動節點的家鄉代理,它們將經過從始發點到移動節點的一條優化路由。 ② 如果通信節點不知道移動節點的轉交地址,那么它就像向其他任何固定節點發送數據包那樣向移動節點發送數據包。這時,通信節點只是將移動節點的家鄉地址(也是它知道的唯一地址)放入目的IPv6地址域中,并將它自己的地址放在源IPv6地址域中,然后將數據包轉發到合適的下一跳上(這由它的IPv6路由表決定)。這樣發送的一個數據包將被送往移動節點的家鄉鏈路,就像移動IPv4中那樣。在家鄉鏈路上,家鄉代理截獲這個數據包,并將它通過隧道送往移動節點的轉交地址。移動節點將送過來的包拆封,發現內層數據包的目的地是它的家鄉地址,于是將內層數據包交給高層協議處理。 ⑸ 在相反方向,移動節點送出的數據包采用特殊的機制被直接路由到它們的目的地。然而,當存在入口方向的過濾時,移動節點可以將數據包通過隧道送給家鄉代理,隧道的源地址為移動節點的轉交地址。 小結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組織或者機構在對移動IPv6技術進行研究,并且已有了一些在不同操作系統上開發出來的實驗系統。例如Windows下的 Microsoft MIPv6 Project(MIPv6) 實驗系統,Free BSD下的CMU Monarch Project,KAME Project實驗系統,以及Linux下的Lancaster 移動 IPv6,USAGI(UniverSAl playGround),MIPL移動IPv6技術實驗系統等等。移動IPv6技術是一個龐雜的協議,包含的內容非常多,而且目前還在繼續發展。移動IPv6技術又是一個設計精巧的協議,雖然目前還有一些缺陷,但我們可以看到,移動IPv6技術協議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們將可以解決移動的這些缺陷,例如IPv6無縫切換和AAA問題,充分享受移動 IPv6給我們帶來的便捷,自由徜徉在移動信息的世界里。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