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統下載
當前位置: 首頁 > 網絡技術教程 > 詳細頁面

雙網模式下的互聯網接入

發布時間:2022-05-16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互聯網接入是目前非常主流的接入技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網絡的要求也更高。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在雙網模式下的互聯網接入的發展趨勢,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承載網 采用分網模型

從運營商組網的實踐看,目前各大運營商都依據業務承載特性不同而采用分網承載方式分開建設IP承載網與互聯網接入,互聯網接入針對大眾開放寬帶業務,IP承載網針對業務網與大客戶提供精品承載。由于互聯網接入帶寬高速增長,現有MSTP傳輸綜合承載互聯網接入業務存在帶寬受限問題,只能將寬帶業務剝離出傳統的MSTP傳輸,形成寬帶網傳輸與2G/3G傳輸分網模型。前期,聯通重組面臨網通與聯通的兩張傳輸網、五張數據網的整合問題,依據分業務分網承載的思路,固網與移網基礎網的具體整合思路是:2G/3G移網主要承載在MSTP/ASON(核心層)+MSTP/PTN(接入),china169寬帶主要承載在WDM/OTN(或裸纖)+G/EPON(接入),依據互通的業務需求,對原聯通與網通同區域內的部分傳輸節點實現同層面節點間串通互聯。

在2G/3G移網層面,MSTP逐步向PTN演進,充分利用PTN技術的分組帶寬統計復用、傳送效率高等特性。在互聯網接入業務方面,WDM向OTN應用演進,接入層采用G/EPON靈活接入,充分利用OTN靈活度、保護、強OAM能力、G/EPON的高帶寬及造價便宜特點。對于接入層,固網與移網融合有利于建設一張無線與有線結合的天羅地網。隨著HSDPA的成熟,運營商已能建設一張廣覆蓋、中速率的無線寬帶網,但該帶寬仍然難以滿足用戶的寬帶上網需求,,有必要采用有線補充滿足用戶室內寬帶需求。運營商可充分利用固網豐富的樓內光纜資源,加裝室內覆蓋、微蜂窩、RRU、WLAN、EPON等信源實現樓內寬帶覆蓋,在家庭加裝家庭網關、WLAN、Femto家庭基站等,實現家庭寬帶覆蓋。通過室外小數據量、室內大數據量的結合,運營商可建設一張滿足用戶對信息傳輸需求的全程IP寬帶網絡。

業務網 融合電信與IT陣營

移網的WCDMA在3GPP的R4版實現了電路域的控制與承載分離,Mc、Nb、Nc等接口IP化,R5、R6版本提出了全網IP化承載。固網軟交換的各網元AG/IAD、MGC、MGW、TG、SG間采用MGCP、H.248、SCTP、MU3A等IP信令SIGTIN互聯,話音采用RTP/IP承載。

由于固網與移網都實現了IP化,現有的固移兩網絡融合有了一個統一的基礎:IP,為兩網的互聯和統一承載提供了條件。隨著IMS建設,各移動和固網的終端、網元將在IMS層面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業務融合,固網業務與移網業務在同一平臺上接入、控制和處理。固網與移網的兩網融合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并方便向客戶提供個性化、融合電信業務。

隨著手機智能化、PC化,電信領域與IT進一步融合,話音逐步成為IP網的增值業務,信息業務收入逐步增長,IT領域的創新將進一步分流電信業務收入,運營商只有與IT行業合作才能共贏。IMS在IP承載網上構造了一個相對封閉的電信業務網體系,由于互聯網接入控制著電腦終端甚至智能手機,IMS的電信業務必須向互聯網電腦開放,目前可行的策略是部分P-CSCF放置在互聯網接入,具備SIP代理功能,S-CSCF將SIP請求或響應轉發給該P-CSCF,S-CSCF支持私網穿透功能。同時,IMS業務在服務器端功能應組件化,客戶端功能應開發為基于Windows、Linux等系統的API、SDK、組件,便于廣大開發者調用。

面臨互聯網接入運營和商業模式的挑戰,面臨同行業運營商的競爭,只有以開放、平臺化的思維,整合各行業資源,增強對價值鏈各分工環節的控制,在各環節上取得業務收入,才能從根本上開拓新的收入來源,企業才能取得高速發展。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本文章關鍵詞: 互聯網接入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