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6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我國的互聯網接入還是非常主流的,同時應用的也非常廣泛的,可能好多人還不了解互聯網接入中移動互聯網與網絡開放中立,沒有關系,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獲,希望本文能教會你更多東西。歷史已經證明,互聯網的開放和中立性架構是推動市場創新、經濟增長、社會話語以及思想觀念流通的強大引擎;ヂ摼W的巨大成功,可以追溯到一些簡單的網絡原則——端對端設計、層次化架構以及開放性的標準——所有這些為消費者提供了自己對在線活動進行選擇和控制的機會。這一“中立性”的網絡支持了網絡最新進程的創新爆Zha,并促進了像谷歌、雅虎、電子港灣、亞馬遜以及眾多公司的發展。由于網絡是中立的,提供新的互聯網內容與服務的創造者無需尋求網絡的許可或者就在網上顯示而支付費用。作為結果,我們目睹了一系列無與倫比的嶄新技術——從IP語音(Voice-over-IP)到無線家庭網絡再到網絡日志——所有這些,如果是在中央控制的環境之下,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促進一個開放的、可互聯網接入的網絡,不僅對消費者來說至關重要,對我們這個國家的競爭力來說同樣至關重要。 移動互聯網雖然不能也不應該改變網絡開放中立的理念,但是運營商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完善和創新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獲得自身價值鏈上應有的回報。 這都是ADSL包月商業模式惹得禍!成本決定價格,這是千年不變的道理。最近某運營商推出的無線數據上網業務,采用包月包時長的方式,個人覺得是走了ADSL的老路。由于無線帶寬資源的稀缺,開始提供移動互聯網接入時采用流量計費的模式,被大家理解和接受。大家對無線互聯網按照流量計費已經有了接受,現在只是覺得貴了。應該利用大家對移動互聯網按照流量計費的普遍認可,來促進互聯網管道商業模式和計費模式的改變。最近某運營商推出的C網無線數據上網業務,采用包月包時長的方式,是走了ADSL的老路,是短視的做法。 其次是客戶資源經營模式的實現,客戶匯聚商。運營商有品牌、網絡、渠道和客戶四大寶貴資源,其中客戶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是長期經營匯聚而來。但是固網運營商并沒有充分發揮客戶資源的價值,也就是沒有將手中的客戶資源經營起來。比如,中國電信擁有4000多萬的寬帶客戶,但是這4000多萬客戶只是寬帶互聯網接入的客戶,既不是電信應用的客戶,而不能成為電信合作伙伴業務的客戶,客戶資料被安全地保存在CRM系統中。第三方的公司,尤其是中小互聯網應用和內容提供商,缺少的正好是客戶資源。他們愿意與電信合作,不只是希望獲得網絡資源,更多的是希望獲得客戶資源。 中國電信的互聯星空(Vnet)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提出來的,但是沒有將此理念落實到底,也沒有在技術上具體實現。Vnet曾經將ADSL寬帶互聯網接入帳號作為Vnet應用消費帳號,由于中間出現了少量的盜號等安全問題,客戶要求賠償,在這種情況下,電信放棄了。電信沒有去設計一種賠償機制,同時也沒有從技術進行完善,就放棄了帳號的統一,實際上是放棄了用戶資源價值的延伸,個人覺得是很遺憾的。(編者:電信人自己的反思還是比較深入的)社會上經常有人說:電信是捧著金碗飯要飯吃,這就是一個例子。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寬帶網絡發展初期,在用戶管理上,并沒有用戶經營的規劃和思路,一直將客戶管理作為內部的支撐系統,其實客戶資源經營本身就是一種業務,其次就是ADSL寬帶互聯網接入本身沒有全球唯一的、不可修改的ID,在用戶身份可信等方面存在不足。手機終端具有唯一的ID,并且高度智能,與用戶身份、應用、網絡直接相關,手機終端直接與個人綁定,比xDSL面向家庭更加細化精確。這給運營商進行客戶資源經營帶來天然優勢。盛大、騰訊、MSN等,都充分利用已經匯聚的巨大客戶群,通過合作獲取高額利潤和發展。我想,這在方面,運營商同樣可以再鑄輝煌。 再次就是公共應用平臺運營,成為內容匯聚商;ヂ摼W應用成功的關鍵物理基礎是終端智能,終端成為業務平臺和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營商對手機終端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對PC機的影響,對手機的掌握和了解也遠遠勝過了PC,所以運營商可以基于手機終端開放自身的業務平臺和應用,并且該平臺可以對第三方開放,成為多業務承載的容器,運營商進而成為內容匯聚商。(編者:運營商只有加強終端定制才是王道) 總之,移動互聯網將繼續延續互聯網的開放和中立的理念,這是人民利益、市場競爭、互聯網發展的要求,任何組織和企業無法改變。運營商將利用3G的機會,創造和發展互聯網管道經營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同時在平臺經營和客戶資源經營上取得一席之地。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下一篇:接入網方式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