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2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建設WCDMA室內覆蓋系統時也要考慮和室外覆蓋系統的協調發展,實現“內外兼修”。 數據業務是WCDMA網絡承載的主要業務,數據上傳和下載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終端用戶的使用感受。目前,超過70%的數據業務發生在室內,因此在室內環境為終端用戶提供良好的WCDMA網絡覆蓋,對于中國聯通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至關重要。 提升客戶價值是關鍵 3G 時代帶寬已經不再成為“瓶頸”,如何給客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是運營商關注的重點。目前中國聯通WCDMA網絡正處在快速建網階段,已經完成200多個城市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了給用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提升中國聯通3G品牌價值,高水平的WCDMA室內覆蓋必不可少。 “與其他3G網絡一樣,中國聯通WCDMA網絡在優化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站址的選擇和信號的進入。對此,中國聯通也有解決對策,那就是通過重點完善室內覆蓋和熱點地區覆蓋,提升用戶體驗。多數的數據流量還是有規律的,集中在人口密集地區,這時只要完善室內網絡覆蓋,并引入一些新的技術設備,就能滿足用戶的需要。”中國聯通公司網絡建設部副總經理張忠平表示。 良好的室內覆蓋還可以提升WCDMA系統容量,為運營商快速拓展客戶提供幫助。“WCDMA的網絡特點決定了下行功率和上行干擾會影響系統的容量,一個良好的室內系統可以釋放室外小區的下行功率,從而分擔室外網絡的容量。而良好的室內、室外覆蓋配合可以降低系統的上行干擾,從而提高系統的容量。這兩點對 WCDMA系統非常關鍵,是WCDMA室內網絡與GSM室內網絡的最大不同,也決定了WCDMA和GSM室內網絡設計在本質上有所不同。”愛立信無線室內覆蓋技術經理趙巨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WCDMA 由于頻率高,在室內覆蓋部署方面相比2G更為困難。WCDMA在室內環境的饋線損耗和空間損耗都比較大,因此很多功率損失在傳輸路徑上。目前,業界多采用光纖拉遠基站來減少干線傳輸損耗,同時個別情況下會采用有源設備作為覆蓋的延伸,但是這樣又會引入額外的系統噪聲,降低系統容量,這是目前WCDMA室內覆蓋遇到的一個主要問題。 由于WCDMA網絡在全球已經實現了大規模部署,所以很多廠商都積累了室內覆蓋系統設計經驗。從技術角度講,WCDMA室內分布系統由信源和分布系統組成,兩者的不同組合形成了多種室內覆蓋方案。 中興通訊UMTS(通用移動通信系統)網優總工程師王有為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就信源而言,可采用宏基站、微蜂窩、RRU(無線遠端單元);就分布系統而言,可采用無源分布系統、有源分布系統和泄漏電纜分布系統。在 WCDMA室內分布系統建設中,RRU+無源分布系統是目前的主流部署方式。采用這種方式系統性能良好,維護方便,工程中利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降低了線損,使得RRU具有和GSM信源同等的覆蓋能力。2G/3G共用合路改造簡便,加快了工程建設進度。” 室內外統籌部署提升質量 建設一張精品WCDMA網絡,需要實現室內、室外網絡的完美連續覆蓋。為此,建設WCDMA室內覆蓋系統時也要考慮和室外覆蓋系統的協調發展,實現“內外兼修”。 “室內系統從來都不是獨立于整個網絡之外的,從WCDMA的容量特點看,獲得良好的室內網絡性能的重要一點就是室內、室外網絡的協同覆蓋。WCDMA室內覆蓋設計要考慮樓宇所處的環境、周圍WCDMA信號的覆蓋情況等因素。反之,在進行室外網絡規劃時,應該將部分重點樓宇一起考慮,將室內系統納入整網規范的范疇內,這樣將對網絡的性能提高帶來極大的益處!壁w巨納表示。 王有為也表示,WCDMA室內覆蓋系統的建設可以通過合理規劃和設計,形成室內外協同覆蓋,降低干擾,有效保證用戶業務體驗,確保用戶隨時隨地享受連續的業務覆蓋。室內覆蓋通過新小區的引入,有效分擔室外網絡話務負荷,增加系統用戶容量。WCDMA室內覆蓋站點是離散的,如果沒有室外網絡,室內覆蓋站點如同一個個孤島站點。因此,室內覆蓋必須和室外覆蓋有機結合,形成統一體。 從目前來看,要實現WCDMA室內、室外協同覆蓋還有一些難點。 首先是信號干擾和泄漏問題。如同室外網絡的基站之間相互影響一樣,室內外網絡在信號上也是存在影響的。因此必須控制好室內外小區、室內小區之間的干擾,確保室內外網絡都能正常運行。 其次是共室內分布系統問題。從工程和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2G/3G共室內分布系統是WCDMA室內覆蓋建設的首選,由于3G的高頻率帶來高損耗,因此必須選擇合理的3G信源組網方式,精打細算才能完成3G共室內覆蓋建設。 最后是平滑過渡問題。必須保證用戶在室內外各種環境下業務的連續性,即需要保證多載波之間、室內外之間、室內電梯和平層之間的平滑過渡。由于涉及多種不同的場景,其關鍵點是需要基于場景提供合理的切換規劃和設計方案。 2G/3G共室內系統為首選 目前中國聯通已經擁有一張覆蓋完善的GSM網絡和龐大的室內覆蓋系統,而新建的WCDMA網絡由于尚處于建設初期,室內覆蓋系統非常薄弱。加之目前業主對基站輻射極為敏感,新建WCDMA室內覆蓋系統困難重重。為此,WCDMA和GSM共室內系統成為WCDMA室內覆蓋的首選。 王有為告訴記者:“建設室內覆蓋系統的最大困難就是獲取物業的工程施工許可,因此對于任何已經建設2G室內覆蓋的站點,2G/3G共室內覆蓋系統就成為第一方案。即使是新建室內分布系統,也要優先考慮2G/3G共用一套室內分布天線系統。” 為了順利實現2G/3G共室內覆蓋,需要保證系統隔離和各系統信號允許路損大體平衡。首先應當采用指標良好的合路器,滿足2G/3G系統隔離;其次是優選光纖傳輸的RRU作為信源,在2G/3G信號的合路上,可以有效補償WCDMA高頻段帶來的高損耗,保證WCDMA室內信號覆蓋強度;最后是確保2G系統無源器件對3G系統的支持,采用“多天線小功率”的天線布放方式,做好電梯覆蓋改造,使改造后的3G系統在室內形成均勻的信號覆蓋,并有效控制對室外的信號外泄。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