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7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1、引言 目前,3G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建設新的3G移動通信網絡條件已基本成熟,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3G將會在更復雜的無線環境條件下為用戶提供更優良的網絡服務。 與2G移動通信網相比,3G移動通信網絡必須具有提供更完備的網絡覆蓋的能力、支持更高速率要求的數據服務,以及綜合了話音、數據及其他各種的實時多媒體業務。由于3G技術的復雜性,對網絡規劃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及更高的要求。在3G標準中,WCDMA標準由于可以通過GSM網絡平滑過渡等原因,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本文總結了多年IS95CDMA/1x網絡規劃建設的經驗,提出了WCDMA系統建設規劃初期應考慮的關鍵要素,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對WCDMA系統規劃流程的建議。 2、IS95CDMA/1x網絡建設中常見問題剖析及其借鑒 2.1軟切換問題分析 軟切換的主要優點是前向和反向業務信道的路徑分集。因為在前向和反向鏈路上只需要較小的功率就可以獲得分集增益,這意味著總的系統干擾減少了,提高了系統的平均容量。同時移動臺發射功率的減少延長了電池的使用時間,也就是延長了通話時間。雖然軟切換給系統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優點,但在CDMA下行鏈路中,基站為移動臺發送附加的信號,軟切換對系統也產生了更多的干擾。因為接收機的RAKE指針數量的限制,移動臺有可能不能收集所有的基站發射的能量,所以下行信道的增益取決于宏分集增益和由此而帶來的干擾造成的性能損耗。同時,軟切換占有多個信道資源而增加了設備投資和系統備板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基站需增加額外的CE單元;Abis接口需增加額外的傳輸鏈路;移動臺需增加額外的RAKE解調器;基站內不同扇區間需增加額外的鏈路等等。因此,軟切換區域過多對網絡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根據實際工程經驗,當網絡實際容量達到預期設計的負荷目標時,軟切換比例控制在35%比較合適;網絡實際容量不大時,根據美國SPRINT公司的營運經驗,軟切換比例控制在不超過50%較為合適。 在建網初期,用戶的增長需要一定的時間,當用戶數遠低于網絡的設計負荷時,小區覆蓋能力超出設計覆蓋范圍,導致小區重疊區域過多,從而產生過高的軟切換比例。因此,應注重對此問題的分析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為了克服軟切換區域過多給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在WCDMA工程設計階段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方法控制過多的軟切換區。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按照網絡設計的要求合理選擇站址:在考慮共站址的NodeB基站時,對原有基站如GSM基站,存在位置不理想、高度不適宜(過高或過低)、天線安裝位置受限、周圍建筑物阻擋等情況的站址盡量避免使用,雖然前期節約了工程投資,但如果系統軟切換的范圍控制不當,無形中浪費了系統后期的CE資源;市區基站中,對于小蜂窩區基站宜選高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但低于最高建筑物的樓房作為站址。避免選擇今后可能有新建筑物影響覆蓋區的站址。 基站的疏密布置應對應于話務密度分布,應在滿足覆蓋指標的前提下,在未來1~2年內,只需通過調整信道配置等方式,不對基站數量做較大調整就可滿足容量需求,以避免對網絡的覆蓋和切換區的控制造成不利的后果;還應充分考慮基站的有效覆蓋范圍,使系統滿足覆蓋目標的要求。 (2)合理設置鄰居列表:鄰居列表設置應加以定期調整,初期系統承載用戶量不多時,為提高系統的服務質量,鄰居列表應設置多一些,隨著網上用戶數量的增加,基站覆蓋區域縮小,鄰居列表應相應縮短,一方面縮短了系統搜索時間,另一方面也減小了系統軟切換的區域。 (3)合理調整軟切換參數:由于環境的改變、無線業務的變化和人為失誤等原因,經常會造成參數設置不合理,合理調整軟切換參數是改善控制軟切換區的重要方法。 2.2導頻污染問題分析 導頻污染是指在同一區域有過多(數目超過Rake接收機的指峰數,即相干接收機的數目)強度接近的信號。有時由于站址布局不合理或受地形地貌的影響,有過多無線信號越區覆蓋到相鄰小區,從而產生導頻污染。導頻污染的直接影響是容易產生掉話,一旦出現導頻污染問題就很難通過優化調整等手段消除。因此,在WCDMA設計階段就應努力克服導頻污染問題。 在網絡設計階段控制導頻污染,根據多年的工程建設經驗,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采用可靠的軟件仿真設計,進行模型修正以準確地確定小區覆蓋,控制越區覆蓋范圍;(2)選擇合適的站址;(3)選擇合適的NodeB發射功率;(4)充分估計預期發展的用戶數對網絡覆蓋的影響等。 2.3干擾問題分析 在CDMA網絡中決定手機能否接入網絡的指標不是RSSI(接收端電平)而是Ec/Io。網絡測試時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當某區域的干擾信號強度比較強時,手機的接收電平很高,但卻無法正常接入網絡。我們通過測試分析,可找到通常引起干擾的原因包括:來自帶內其他小區的干擾、由直放站及室內分布系統等引入的干擾及其他系統的干擾等。 為了避免這些干擾的產生,在WCDMA設計規劃階段需要控制以下方面:合理規劃站址、天線、發射功率等,控制越區覆蓋區域;(2)在低話務地區利用直放站延伸網絡信號時,要進行嚴格的設計前查勘、合理設計、嚴格施工及審核,避免草率施工而產生后期難以解決的對網絡質量的沖擊;(3)室內覆蓋主要是為了吸收話務量、解決室內信號盲區,室內話務量是整個網絡話務的主要來源,因此,在解決室內覆蓋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優先利用現有的室內覆蓋系統、同時采取合適的手段以降低可能帶來的干擾。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WiMax生態系統將重塑游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