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9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在各種各樣的城域網組網方案中,基于以太網的模式是一種比較實用化的方案。這實際上是基于第二層交換和第三層選路的方案。以太網是一種很簡單的解決方案,只需要最少量的規劃、設計和測試工作。它的優勢在于應用時間長、為廣大用戶所熟悉。此外,以太網是一種發展多年、成熟的標準化技術,它的互換互操作性好,具有廣泛的軟硬件支持,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成本最低。 不同的網絡都有其不同的建設需求,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城域網來說,采用以路由為核心或者以TDM為核心的方案可能并不實用,而且需要付出高昂的花費。在這種情況下,以交換機為核心的寬帶IP網絡方案就顯得更為經濟有效,它既滿足了在較小網絡規模的情況下高速互聯的需求,又不至于造成投資浪費。把網絡的第三層交換技術引入其中,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思路。它充分考慮到以太網和因特網各自的優勢,并結合第三層的線速交換,能夠使企業迅速部署網絡,開展各種服務。 基于第三層交換的城域網解決方案,可以面向電信服務提供商、應用服務提供商、內容供應商和企業,構建一個簡單、擴展性強并具有一定服務質量保證功能的網絡體系。在網絡方案中引入了電信級交換機,它配置靈活,具有高容錯性,支持熱插拔模塊、元件和交換管理模塊完全冗余;大容量背板具有每秒9600萬個數據包的轉發率;廣泛支持各種協議等功能。此外,該類交換機還能夠進行線速服務器負載均衡、網頁緩存重定向等。 值得一提的是,以太網帶寬分配服務能力是檢驗一個網絡功能優劣的關鍵因素。所以網絡方案最好可以實現音頻和視頻的固定延遲傳輸,具有高可靠性,服務供應商可以根據客戶帶寬使用量收費。這樣的網絡方案適用于城域網中的中長距離的光設備,可以集成波分復用技術,進行帶寬擴展,同一城域網中支持虛擬局域網服務。在網絡管理方面,網絡管理員控制網絡的使用,而終端用戶根據需要使用應用程序。該方案支持基于帶寬劃分模式的控制,采用一到四層的接入策略,包括路由協議控制;各層均有服務質量保證能力,具有獨立的交換和路由功能。策略的含義成為“通信類別+QoS配置文件”,它由網絡管理員定義,所有的這些服務質量保證功能都可以在所有的端口上以線速度實現。 以太網技術在城域網中的應用,可以說是直接促進了10G以太網的研究和標準化進程。目前,一批技術領先的公司開始積極推進10G以太網的問世,值得關注的是,不少電信公司也加入了這一行列。據預計,2002年4月到6月將是10G以太網的最后標準化階段。不過當前急待解決的主要還有兩個問題:一是數據包在轉發時的延遲抖動問題;二是互操作性問題。10G以太網如果能夠走向成熟,不僅會繼續影響局域網的發展,更可以推進以太網技術在廣域網中的應用。如果停留在吉比特時代,廣域網很難接納以太網,而10Gbps已經等同于一個光波目前最高的速率,所以電信公司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前,真正走向廣域網可能面臨更多復雜的問題,但是以太網固有的種種優勢,尤其是簡單易用和良好的用戶應用基礎,可以促進各設備廠商、運營商和標準化機構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自動選擇新紀元 4層交換到桌面
下一篇:解析IDC之基本網絡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