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2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U盤的稱呼最早來源于朗科科技生產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名曰“優盤”,使用USB接口進行連接。U盤連接到電腦的USB接口后,U盤的資料可與電腦交換。而之后生產的類似技術的設備由于朗科已進行專利注冊,而不能再稱之為“優盤”,而改稱“U盤”。后來,U盤這個稱呼因其簡單易記而因而廣為人知,是移動存儲設備之一,F在市面上出現了許多支持多種端口的U盤,即三通U盤(USB電腦端口、iOS蘋果接口、安卓接口)。 大家都知道我們買U盤的時候都是說好的8G 16G 32G 64G,但為什么買回來電腦上顯示的又容量不夠呢,總是差一點,比如7G多,14G多,容量越大差距越大,而且同樣的16G U盤,有些有14.7G,有些只有14.5G這樣的區別,感覺特別不穩定是為什么呢?而且U盤容量各個品牌、各不一樣,不知道是不同品牌的設置容量不一樣,還是預留容量不一樣,還是不同主控程序占用容量不一樣導致整體U盤容量不一樣,還是每個品牌所用的FLASH顆粒本身容量就不一樣? ![]() 第一個問題比較好解答,如上圖:系統商和存儲商使用的換算進制沒有統一的規定,系統商采用2進制進行換算,而存儲商采用的是10進制。 生產商計算容量方法1GB=1000MB=1000*1000KB=1000*1000*1000B 操作系統計算容量方法 1GB=1024MB=1024*1024KB=1024*1024*1024B 8G=8 000 000 000B除以1024再除1024再除1024=7.4505G左右 16G=16 000 000 000B除以1024再除1024再除1024=14.9011G左右 32G=32 000 000 000B除以1024再除1024再除1024=29.8023G左右 ………… 整個規則同樣適用于內存,sd卡等設備。 舉例: 金士頓,16G的U盤實際容量只有14.4G,32G的U盤實際容量只有28.8G--29.3G 威剛:8G的U盤實際容量只有7.4G,16G的的U盤實際容量有14.4G的,也有14.9G的,我量產之后容量居然達到了15.4G. 雷克沙:16G的U盤實際容量有14.9G,32G的U盤實際容量有29.81G,不同型號的U盤基本上容量都一致。 具體請看我的U盤信息截圖: KINGSTON DT101 G3 32G,實際容量:28.8G KINGSTOM DT101 G3 16G 實際容量:14.4G ![]() KINGSTON DTR30G2 32G 實際容量:29.3G ![]() Lexar JumpDrive P10 32G 實際容量:29.81G ![]() Lexar JumpDrive M10 32G實際容量:29.81G ![]() Lexar JumpDrive V10 16G 實際容量:14.9G ![]() ADATA UV150 16G 實際容量:14.4G ![]() ADATA S102 Pro 16G,實際容量:14.9G,量產后現在容量達到15.4G ![]() 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是: U盤主控程序不一樣所占用的容量不一樣,這個是我們要討論的,需要求證,不同主控,不同固件下,容量的差異,系統文件不管是 FAT32,NTFS,exFAT在字節數上是有些許的差異,總G大小沒變化,基本上可以忽略(具體看圖片),所以不管是固件也好,主控程序也好,文件系 統格式也好,差異在幾百兆甚至上G是否有點離譜了?32G的U盤容量最小的在28.8,最大的在29.81,差距在1G. 閃存界一般以0.93倍于標稱容量為準則,不少于這個容量即可。 OP占用保證穩定性,ADATA S102容量原始14.9G,量產后把500MOP釋放容量變15.4G,結果U盤插上電腦識別比原先慢了2秒,偶爾還出現掉盤的情況。同理我正在使用的SSD850EVO 120G,自帶的管理軟件都建議預留11.8G約10%的OP保障其穩定性。 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地方,有些廠家使用一些比較差的閃存顆粒,這種flash閃存的問題就是壞塊比較多,而且新壞塊的產生也更容易,這就導致可用的U盤容量更低,所以不達標的U盤實際容量比如16G的,連14.7G也滿足不了,更低于這個容量也是經常出現的。 總結: 所以U盤實際容量沒有達到標稱的容量也是很正常的,只是好的U盤是不會低于計算容量的,低于太多的就說明U盤質量不好不建議放比較重要的資料的。 U盤有USB接口,是USB設備。如果操作系統是WindowsXP/Vista/Win7/Linux/PrayayaQ3或是蘋果系統的話,將U盤直接插到機箱前面板或后面的USB接口上,系統就會自動識別。 |
下一篇:u盤裝系統快捷鍵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