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02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軟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的集合。一般來講軟件被劃分為編程語言、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中間件。硬件是“計算機硬件”的簡稱。與“軟件”相對,電子計算機系統中所有實體部件和設備的統稱。 昨天win10官網和大家分享了手機“冷暖屏”的由來,今天我們則來聊聊和“陰陽屏”有關的那些事兒。 “冷暖屏”屬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類別,平時我們很難發現“冷暖屏”對顯示效果的影響。只有當分別采用“冷屏”和“暖屏”的兩款手機擺在面前時才會后知后覺。然而,“陰陽屏”卻是一種令人無法忍受的設計缺陷,它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使用心情。
什么是“陰陽屏” 在判斷一款顯示器好壞的時候,我們總能看到“漏光”這個名詞,就是在純黑背景下屏幕四邊會有白色的背光透出來。 手機的“陰陽屏”和其類似,只是更加嚴重:在純黑背景下,屏幕內存在大范圍的泛白現象;在純白背景下,屏幕內某一區域存在發黃或偏暗的區域。
換句話說,凡是屏幕亮度、色彩表現不均勻的屏幕,都可被歸類到“陰陽屏”的范疇中。 采用LCD(IPS)材質的手機是“陰陽屏”的重災區(iPhone 6和iPhone 6s系列尤為嚴重),因為和OLED屏幕不同,LCD需要獨立的背光模組。
業內的普遍觀點是,采用自發光的OLED屏幕不會因背光均勻度不足而出現“陰陽屏”問題。然而,來自谷歌的Pixel 2XL卻打破了這一觀點,這款采用LG OLED屏幕的新品竟然也出現了“陰陽屏”!OLED的“陰陽屏”現象屬于個案,一般OLED屏只有長時間時候后部分像素點老化后才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剛上市的新品上出現只能歸類到工藝上的瑕疵。
“陰陽屏”是怎樣產生的 我們都知道,LCD(液晶屏)本身是不發光的,我們之所以可以看清它顯示的內容,是因為在LCD下層存在背光模組,讓光照射在LCD背面才顯示了畫面。而“陰陽屏”問題的本質,就是背光模組照射的光源在LCD背面分布不均。 理論上,將背光模組放在垂直于LCD的底下,讓光線穿透液晶面板直射出來是最佳解決方案,可以確保亮度高和均勻性好。但是,這種垂直排列將注定整個屏幕模組變得過厚,因此只有少數高端顯示器和電視會采取這種“直下式”背光設計。 對手機這種主打輕薄的移動設備而言,根本沒有空間容納垂直排布的LCD和背光模組。為了在輕薄的機身里同時容納這兩套元件,“側入式”的背光設計就出現了,光源會從屏幕的側面射入,經過“導光板”將光線傳遞到液晶面板背部的所有角落里。
簡單來說,手機的背光模組普遍位于屏幕的頂部和底部,而平板電腦則可能會將其置于屏幕左右兩側。問題來了,光線在傳播時是存在衰減的,距離越遠亮度也就越低。
如果背光模組位置不合理或亮度不夠,在距離光源較近和較遠的位置自然會出現亮度不均的問題,具體表現就是所謂的“陰陽屏”現象了。 可能有同學會問了,怕亮度不均,那就在屏幕四面都加上背光模組不就結了?很遺憾,背光模組并不便宜,而且如今手機屏幕左右邊框空間極窄,根本沒有空間安置。而且即便四邊都加上背光,也容易造成屏幕中心位置偏暗的問題,屆時看起來更別扭。 總之,想解決因背光引起的“陰陽屏”,就需要對背光燈的位置和自身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亮度越高越好)。既然“陰陽屏”問題不是通病,那就意味著只要在生產工藝上多費心就能加以規避。
留意屏幕貼合技術 除了背光因素外,手機屏幕的貼合技術也容易成為“陰陽屏”的誘因。我們都知道,手機屏幕都是由LCD、觸控屏、保護玻璃等多層面板貼合覆蓋形成的,如果貼合工藝出現瑕疵,就會造成多層面板間存在氣泡,嚴重影響顯示效果。所以,如今手機屏幕大都會選擇用戶膠水對多層面板進行貼合。
這些膠水起初并不是透明的,而是一種略微泛黃的狀態,由其貼合屏幕后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程序(比如紫外線照射),對膠水進行固化處理讓它變成“不可見”的狀態。問題來了,出于成本或著急上市的因素,有時工廠會縮減屏幕貼合膠水固化的時間,再加上膠水貼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工差,從而出現某一批次手機固化不到位的現象。 iPhone 6時期的“陰陽屏”大都就是未固化的膠水引起的,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手機發熱加速膠水固化),“陰陽屏”顯現都會有所緩解甚至消失。 硬件是實在的,有模有樣的。軟件是程序性的。是一系列的指令。有了軟件,硬件才會實現更豐富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