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23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軟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的集合。一般來講軟件被劃分為編程語言、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中間件。硬件是“計算機硬件”的簡稱。與“軟件”相對,電子計算機系統中所有實體部件和設備的統稱。 老筆記本硬盤變身移動硬盤的事情。 厚度問題 筆記本硬盤常見的規格都是2.5英寸的(1.8英寸幾乎已經被淘汰了),不過同樣都是2.5英寸,因為厚度的不同,規格也會有一些差異。目前筆記本硬盤的主要厚度為7mm、9.5mm,還有比較特殊的12.5mm、15mm。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規格差別呢? 筆記本硬盤之所以厚度有差別,主要還是因為盤片的問題。轉速高的一般碟片數量不能多,所以容量偏低,但是體積厚度也可以有效控制。同樣的轉速下,單碟容量越大,一般存取速度越快。薄說明碟片少,如果同時具有轉速高,容量大的特點,性能無疑是提高的。 早先為了實現超大容量,就不得不多放盤片,但是盤片本身都需要散熱和放置磁頭,那必然厚度就會升高,比如9.5mm和12.5mm的筆記本硬盤就是如此。當然更極端的就是15mm的硬盤了,通常這種硬盤會有3張~4張碟片,速度也只能是5400rpm,當然這非常少見就是了。 筆記本上絕大多數用的硬盤現在幾乎就是9.5mm和7mm兩種規格,市面上大多數的配套硬盤盒也是以兼容這兩種厚度的硬盤為主。如有些硬盤盒還會贈送一個墊框,用來填平7mm硬盤和硬盤盒的空隙。至于12.5mm的筆記本硬盤,只能搜索專用于這種高度的硬盤盒了(可以向下兼容7mm、9.5mm)。 格式問題 關于格式的問題,很多人說可以用BTFS,或者是exFAT格式,小編倒不這么看。小編認為,目前最好的移動硬盤格式選擇,還是NTFS莫屬。第一是因為通用性強,從WinXP到Win10都可以使用(Linux和Mac除外哦);第二是性能差距幾可忽略,總有一種說法是exFAT格式比NTFS效率更高,但就小編使用來說,測試數據最終那百分之幾的差距真不值得大書特書。 USB 3.0還是USB 3.1的硬盤盒? 現在的硬盤盒主要以USB 3.0為主,也有一部分是采用USB 3.1接口的。很多說那肯定買速度更高的USB 3.1接口硬盤盒呀?實際不是這樣的。據小編的認知,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普通的機械筆記本硬盤速度可以突破SATA3.0的速度(6Gbps),而且是達不到這個接口的一半速度,所以即便用USB 3.0接口(5Gbps)的硬盤盒也毫無問題。甚至可以說,絕大部分SATA 3.0接口的固態硬盤用USB 3.0硬盤盒也毫無問題!另外就是很多人會誤會USB Type-C=USB 3.1的問題。實際上這和USB什么版本沒有絕對的關聯,Type-C只是一種形式,雙面正反插都可以而已,不是說速度規格,這一點大家留意下就行了。 移動硬盤要注意啥? 硬盤怕什么?機械硬盤其實就怕兩件事,一是過熱、另一個是碰撞。針對怕碰撞的問題,注意硬盤盒的空間就行了。低價硬盤盒大部分都主打超薄,這就意味著除了緊貼著硬盤本身一層塑料外,就沒有其他保護措施了,價格當然也很便宜,正規品牌產品也不到30元的價,如果要選擇便宜的這類硬盤盒產品,建議至少買個金屬外殼的硬盤盒為宜;但是如果是提供抗震設計的筆記本硬盤盒,一方面是會略厚一些,另外就是價格了,大約都在50元有以上。 針對過熱的癥結,小編認為無論買哪種價位、規格的硬盤盒,最重要的是拒絕長時間連續讀寫,尤其是碎文件(小文件)過多的時候更是如此。使用移動硬盤的時候如果遇到文件太多、文件容量太大,可以分成幾次拷貝,中間間隔幾分鐘時間,可以有效緩解硬盤的工作發熱量,延長硬盤的使用壽命。小編的移動硬盤曾經24×7工作過1年多時間,最近半年改成移動硬盤使用,還是杠杠滴,就是因為日常使用注意才實現的。 硬件是實在的,有模有樣的。軟件是程序性的。是一系列的指令。有了軟件,硬件才會實現更豐富的功能。 |
下一篇:電腦開機藍屏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