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2-08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1、感染速度快:在單機環境下,病毒只能通過軟盤從一臺計算機帶到另一臺, 而在網絡中則可以通過網絡通訊機制進行迅速擴散。根據測定,針對一臺典型的PC網絡在正常使用情況,只要有一臺工作站有病毒,就可在幾十分鐘內將網上的數百臺計算機全部感染。 2、擴散面廣:由于病毒在網絡中擴散非常快,擴散范圍很大,不但能迅速傳染局域網內所有計算機,還能通過遠程工作站將病毒在一瞬間傳播到千里之外。 3、傳播的形式復雜多樣:計算機病毒在網絡上一般是通過“工作站——服務器——工作站”的途徑進行傳播的, 但傳播的形式復雜多樣。 4、難于徹底清除:單機上的計算機病毒有時可通過刪除帶毒文件。低級格式化硬盤等措施將病毒徹底清除, 而網絡中只要有一臺工作站未能消毒干凈就可使整個網絡重新被病毒感染,甚至剛剛完成清除工作的一臺工作站就有可能被網上另一臺帶毒工作站所感染。因此,僅對工作站進行病毒殺除,并不能解決病毒對網絡的危害。 5、破壞性大:網絡上病毒將直接影響網絡的工作,輕則降低速度,影響工作效率,重則使網絡崩潰, 破壞服務器信息,使多年工作毀于一旦。 6、可激發性:網絡病毒激發的條件多樣化,可以是內部時鐘、系統的日期和用戶名, 也可以是網絡的一次通信等。一個病毒程序可以按照病毒設計者的要求,在某個工作站上激發并發出攻擊。 7、潛在性;網絡一旦感染了病毒,即使病毒已被清除,其潛在的危險也是巨大的。根據統計,病毒在網絡上被清除后,85%的網絡在30天內會再次感染。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banner的用處是什么
下一篇:如何設置家用共享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