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29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如何設置電腦的無線網橋接? 橋,能使兩地相連相通。那么,在無線網絡中,兩個獨立的無線網絡如何做到連接互通呢?這就需要我們現在要介紹的無線網橋了。想必,通過這個名字,大家都能知道它的作用。在此,我們的重點則是為大家介紹一下無線網橋是什么意思及如何進行無線網橋設置。 在了解無線網橋設置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無線網橋。 顧名思義就是無線網絡的橋接,它可在兩個或多個網絡之間搭起通信的橋梁(無線網橋亦是無線AP的一種分支)。無線網橋除了具備上述有線網橋的基本特點之外,無線網橋工作在2.4G或5.8G的免申請無線執照的頻段,因而比其它有線網絡設備更方便部署。 其傳輸標準常采用802.11b或802.11g、802.11a標準,802.11b標準的數據速率是11Mbps,在保持足夠的數據傳輸帶寬的前提下,802.11b通常能夠提供4Mbps到6Mbps的實際數據速率,而802.11g、802.11a標準的無線網橋都具備54Mbps的傳輸帶寬,其實際數據速率可達802.11b的5倍左右。 在廠商的宣傳描述中,雖然很多無線AP或無線路由器也具備網橋功能,亦被廠商稱為無線網橋,但我們在本文中談的無線網橋嚴格意義上是指傳輸距離在1-20公里以上產品,而非象普通無線AP或無線路由器在幾百米范圍內的橋接。 兩點之間(如總部和分支機構、網絡中心和小區等)建立通信連接。從客戶的需求和實際勘查的狀況來看傳輸方式,并進行適合的無線網橋設置,有以下幾種傳輸方式: (1)AB兩點之間可視;沒有障礙物阻擋;無電磁干擾,或干擾小;AB兩點之間距離符合網橋設備通訊距離的要求。 可采用點對點方式直接傳輸:A大樓放置一臺無線網橋,頂部放置一面定向天線;B大樓同樣放置一臺無網橋,頂部放置一面定向天線。兩地的無線網橋分別通過饋線與本地天線連接后,兩點的無線通訊可迅速搭建起來。無線網橋分別通過超五類雙絞線連接各地的網絡交換機。這樣兩處的網絡即可連為一體。 (2)AB兩點之間不可視,但兩者之間可以通過一座C樓間接可視。并且AC兩點,BC兩點之間滿足網橋設備通訊的要求。 我們采用中繼方式,C樓作為中繼點。AB各放置網橋,定向天線。 C點可選方式有: 放置一臺網橋和一面全向天線,這種方式適合對傳輸帶寬要求不高,距離較近的情況; 放置兩臺網橋和兩面定向天線,這種方式優點在于:傳輸距離遠,信號強,帶寬和傳輸質量有保證。(由客戶需求和實際情況而定)。 (3):A點,B點之間不可視,但兩者之間間距較近,僅幾公里,且兩者之間有多座建筑物。根據實際情況,可采用信號反射方案,將A點B點互連。AB點分別放置無線網橋,定向天線,進行無線網橋設置。定向天線A發射的微波信號通過CD兩座建筑反射后與定向天線B建立起通信。 網絡拓撲圖 無線網橋對于那些急需擴展現有的以太網絡的覆蓋范圍和系統容量的網絡管理者來說,超過了傳統布線所能達到的解決方案。無線網橋可拓展現有以太網,與高性能的無線網絡連接。它可以靈活的滿足您的要求。尤其在現今不斷變化的辦公環境下,它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益。 無線網橋擴展了您的有線以太網絡的范圍,為移動終端用戶及難以布線的地區提供了方便的上網方式。特別的結構,優越的性能以及雙PCMCIA插口賦予了下列的優勢: ◎保證您的投資 雙PCMCIA插口提供了一個移接到未來無線網絡(包括局域網絡標準IEEE802.11)的暢通無阻的途徑,以確保您在其它的WaveLAN產品上的投資。 ◎加倍的網絡容量 您同時可以使用兩個PCMCIA網卡,且采用各自的頻率。 ◎可以建立無線的主干網 在大型倉庫及零售商店的開放性區域里,您可將無線網橋作為連接無線子網的網橋,免除重新鋪線的麻煩與費用。 ◎無線網橋是WaveLAN產品系列的一員,可通過WaveMANAGER/AccessPoint軟件來進行管理。 ◎低費用的網絡管理以Windows為基礎且符合簡單網管協議(SNMP)的WaveMANAGER/Access Point軟件,使您方便的對無線網橋進行參數的設置。通過該套軟件,您可以對網絡進行集中管理、控制和遠程監控。 ◎控制未經授權的訪問WaveLAN的產品系列提供您4重的安全保護措施:直接序列調制擴頻傳輸技術、NWID、Access Control、DES或AES數據加密。 產品應用 無線網橋的典型用途包括: ◎國際互聯網接入、臨時安裝、或會議室環境; ◎開放空間但無法采用有線方式,如展覽會、歷史建筑等; ◎建筑物間網絡互連、災難恢復、備份; ◎倉儲和進港管理、醫院、機場等。 技術指標 特征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路由器能串聯如何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