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20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TP-LINK路由器無法連接internet的解決方法一 TP-link無線路由器,型號“TL-WR841N",昨天還是可以用的,不管是無線還是本地連接。今天就突然不能用了,無線和本地都不行了,顯示無法連接上internet。復位鍵按過了,重啟了,甚至還原出廠重新設置了。還不行。氣個半死。到底什么問題啊?(還有,無線路由器曾經用過別牌的電源,有損害嗎?因為燈也照樣亮,所以沒在意) 這種專用的撥號程序,路由器是沒法撥號的。 你只能找一下有沒有針對你用的路由器的適合你們當地有線電視寬帶專用撥號程序的破解方法。 TP-LINK路由一般地址是:192.168.1.1 是TCP/IP 4 地址,XP系統上沒有TCP/IP 6 ,因為現在沒有用到它,你不用理它。 還是要方法你可以試試看行不行:(這個是引用別人的方法) 給你提供一個破解真實賬號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在自己的電腦上使用專用的撥號軟件成功(能上網)撥號一次,再在:“我的電腦”右鍵“管理”找到“事件查看器”點開找到“系統”在系統里面有一個信息來源為“RemoteAccess”的雙擊打開在下面的“描述”中的內容中找到用戶(也就是你真實的賬號)把這個賬號和你原來的密碼設置到路由器中。 注意最好是在路由器中使用MAC地址克隆功能把你電腦的MAC地址克隆一下再重啟路由器。 TP-LINK路由器無法連接internet的解決方法二 1、 先保證路由器后面的WAN口與MODEM是相連的,同時電腦插在路由器1、2、3、4這一類的端口上; 2、然后路由器和MODEM都通電源后,先檢查路由器上的指示燈是否正常。 3、保持線路正確卻通暢后,打開電腦,首先來確認一下你的IP配置等是否正常,在“開始”里選“運行”,輸入“cmd”后確定,然后在出來的界面里輸入“ipconfig”,查看本地連接的ip是否為192.168.1.X(X可以是2-254之間),默認網關是不是192.168.1.1,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如果是這樣的話,在瀏覽器里是一定可以打開路由配置頁面的,地址欄輸入:192.168.1.1 4、如果上面這一步無法通過的話就需要對你的IP進行配置了,一般方法是在網上鄰居上點右鍵,然后選屬性,在里面找到“TCP/IP”字樣的一行雙擊進去修改IP,保持DNS為自動獲取。(如果是VISTA或WIN7,選擇IPV4的那一行) 5、進入路由的配置頁面后,可以直接去“網絡配置”的“WAN口設置”(我的路由器里是這樣的名字,各品牌大同小異),然后在里將上網賬戶和上網口令修改正確就行了,不確實賬戶和口令的話可以打網絡供應商的客服咨詢。 6、假如還不行可先恢復一下出廠設置:在路由器的電源線插口旁有個小孔,找根針之類的東西,先將電源關閉,然后把針插進去頂住,開電源,等三秒后放開即可,再登陸路由器重設一下即可。 另外需要看一下與路由器所連的那個你電腦上的連接的IP是否與路由器在同一網段內. 7、路由器恢復出廠設置后,在電腦上打開IE,在地址欄中輸入:192.168.1.1回車 8、再不行的話 開始——運行——cmd——ping 127.0.0.1 看看網卡通不通,確定網卡沒有問題,就更換路由器,最好是可以有鄰居的先借用那么10分鐘,確定你的是否壞了。 如果是用無線路由的話,步驟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不需要將有無線網卡的電腦與無線路由器用網線相連,其它配置方法相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無線可能會加密,你如果恢復了出廠設置,這個無線密碼自然是沒有了,需要重新設置,步驟參考說明書即可,沒有說明書你可以直接聯系我。如果有這個密碼,你必須確保你電腦里有所存的那個連接到這個無線路由的配置的密碼是正確的,事實上我幫不少寢室調過不能上網的問題,大多都是這種情況 ,因為改了無線的密碼或是恢復了出廠設置,配置都正確但還是不能上網。 假如還不行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路由器進不去192.168.1.1的原因①:ADSLMODEM開啟了路由功能,且LANIP地址與路由器的LANIP地址相同。 目前多數無線路由器的默認LANIP(網關)是192.168.1.1,而許多生產ADSLMODEM的廠家也將此值作為產品的默認LANIP,如此一來,用戶一旦將兩個設備連接到一起就會發生環路,電腦仍能從路由器獲得到IP地址,在DOS命令行窗口中使用ipconfig命令可查看獲得的IP信息,但無法ping通無線路由器。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