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統下載
當前位置: 首頁 > 網絡技術教程 > 詳細頁面

看專網中軟交換系統如何發揮其最大作用

發布時間:2022-05-23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軟交換系統還是比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專網中軟交換系統如何發揮其最大作用,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繼VOIP技術從市場火爆到逐漸走向冷清之后,電信領域又迎來了軟交換技術的討論熱點。目前,國內主要運營商都在開展以軟交換為核心下一代網絡測試,雖然大家都對NGN抱有高漲的熱情和美好的期望,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一個并不理想的市場和技術環境。

從技術上講,軟交換系統的多協議支持和轉換問題,同一協議不同廠商間的互通問題,IP公網上的QoS有效保證問題,等等等等,這些都是令人極為頭痛的事情。從市場需求看,NGN建設的初期也只是提供話音業務,這對于使用者而言似乎并沒有形成及其誘人的優勢,由于市場結構已經形成,運營商也不會用軟交換去取代傳統交換機。雖然軟交換平臺可以提供更為豐富的應用,但其實際市場前景如何也是很難預料的,因為這些應用并不能構成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如果認為NGN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但實際在多大程度上是根據市場的需求而不是根據技術的優劣來確定其發展思路,這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當我們在公網上面臨種種困境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了軟交換技術在專網上的應用?

首先,IP專網是一個可以管理、可以控制的網絡,如果在這個網絡上仍存在QOS的不盡人意之處,至少我們可以設法去完善它。其次,在專網上,我們不會面臨復雜的協議互通和標準制定問題。在應用層面,軟交換廠商可以針對企業、政府或職能單位的特殊需求開發軟件,而不是面對一個難于預知廣大消費者市場。

也許有人認為軟交換系統在專網上很難找到市場應用,實際上,我國目前正在加緊建設的公共安全網絡正是基于軟交換平臺的網絡呼叫中心的用武之地,在此,我要改一個詞,是基于軟交換平臺的網絡指揮中心的用武之地。

自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以后,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資源,建立城市應急聯動機制,提高政府對緊急事件快速反應和抗風險的能力,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的緊急救助服務,成為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一個亟待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據某些資料公布,我國在未來幾年內,將會在城市聯動指揮建設上投資270億,這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那么軟交換系統能在這里發揮什么作用呢?

當前我國的城市救援系統按獨立的職能部門劃分,應該說已建設得較為完善,如公安、消防、急救等部門,在大中城市,從技術上講已具備了先進水準,在緊急事故處理上也取得顯著成效。但由于災害事件的群發性特點,對事故的處理現在已無法由單一部門完成,因此這種分類別、分地區、分部門的災害處置模式是不能滿足未來救災要求,于是產生了不同職能部門間的聯動概念,并首先在大中城市開始構建聯動機制,而在聯動基礎之上,再完成對緊急事件的統一指揮。 在這張網絡圖中,既有縱向指揮,又有橫向協調,同時又有最高層的統一指揮,但這個網絡仍然無法滿足緊急指揮的需要,因為它是構建在傳統交換機平臺之上的指揮網絡,它只是對現有的基于交換機的呼叫中心進行組網,而不能對全網的座席進行統一管理,也就是說,這是獨立指揮中心的組網,而不是一個統一的網絡指揮中心。從管理學角度看,這不是一個好的管理網絡,因為它具有多類型、多層次的特點,它會帶來管理的混亂和低效,而緊急指揮恰恰要求快速、高效。

出乎意料和跨度大是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它具有不可預知性,具有跨領域、跨部門和不同主題的特點,這就要求未來的指揮網絡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也就是說決策者可以不必拘泥上圖表明的條塊或層級的組織結構,可以隨著事件的進展對系統的組織結構進行動態調整,這就好比我們常常建立"臨時指揮中心"之類的機構一樣。從技術上講,在指揮網絡的建設上,就是對全網的座席進行靈活定義,根據不同的案情和不同的進展階段進行座席再分組,即實現真正的網絡指揮系統。而這恰恰是傳統交換機平臺的軟肋,是基于軟交換平臺的網絡呼叫中心的用武之地。

在軟交換平臺下,任何獨立節點的座席都是網絡指揮中心的一個座席組,由于在IP網上座席不受地域限制,我們可對座席靈活分組,例如如把一級指揮中心的一個座席、119的一個座席、110的一個座席歸為一組,而一級指揮中心的座席被設為班長席,即可統一指揮,又可僅進行監控。它可在不同的接處警模式間進行靈活切換,以滿足不同警情的需要。

利用軟交換系統構建網絡指揮中心,在技術上還需要有不斷完善之處,但這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而一旦發揮作用,將會給應急指揮領域或公共安全領域的網絡構造、指揮模式帶來全新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又是傳統交換機平臺所無法解決的。因此,將軟交換技術應用于專網會有其廣闊的空間。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本文章關鍵詞: 軟交換系統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