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22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交換機在組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同時也要合理的應用軟交換技術,于是我研究了一下軟交換技術如何備戰新時代的通信網絡,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在網絡智能化改造過程中使用軟交換機也是軟交換應用的一個方向,用軟交換替代傳統匯接局交換機,可以為網絡帶來更低的維護成本。 另外因為軟交換網絡容量大、擴容方便,在本地網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和承載資源充足的前提下,只需在端局層面放置更多接入網關(AG)或中繼網關(TG),在軟交換設備中相應地增加處理板,對網絡的架構沒有任何影響。 另一方面,軟交換對智能網的支持也使得其足以勝任這一角色。對智能網應用協議(INAP)的支持已經成為軟交換設備的一種必備能力,無論采用IP承載INAP的方式,還是通過信令網關(SG)進行信令轉接的方式,軟交換技術都可以很容易地實現與傳統智能網設備的對接,同時軟交換本身還可以具備業務交換點(SSP)的功能。軟交換在應用于網絡智能化改造時,可能需要支持外置的用戶簽約屬性集中數據庫,因為使用外置的簽約屬性數據庫是實現網絡智能化業務觸發的主流方式。 軟交換技術作為呼叫處理的組成部分,其標識要被用來終結該呼叫的最有可能的出口網關,并利用這個信息來命令中繼網關執行所指定的功能,即軟交換技術能夠通過選擇一個最小代價的路由來完成每次呼叫,以使所選擇的出口網關最接近目的電話。軟交換的出現,也給運營商帶來了可觀的優勢,在業務層面實現業務的滲透和交叉,使基于統一分組網絡承載多種業務成為可能。并通過一個融合的網絡為用戶同時提供話音、數據和多媒體業務。 在2006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上,中國電信集團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指出,“做到融合的業務提供平臺、綜合業務管理平臺、區分客戶群的門戶,這是我們的一個遠期目標,然后在整個交換網這塊停止電路交換,逐步發展軟交換。”軟交換機作為基于商用硬件平臺,采用開放、標準、多協議和可運營管理的技術代表,將成為NGN中重要而關鍵的系統和設備技術之一。 軟交換“喚醒”VoIP VoIP把語音和數據集成在一張網里,這意味著只需要建設和維護一個網絡就可以提供以前多個網絡支持的業務,建設和運維的成本都降低了。VoIP具備語音壓縮、帶寬統計復用的能力,相對于傳統網絡帶寬利用率更高,節約了傳輸成本。 但現在IP承載網絡的質量尚有很多沒有解決,VoIP的質量也無法保證。安全問題同樣不可忽視,這種情況就與QoS類似,專網是最徹底的解決辦法。如果為VoIP建專網。網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另外,VoIP對運維人員的要求遠比傳統交換機高。這實際都增加了VoIP的運維成本。因此,VoIP需要一個統一的平臺來健全和發展。軟交換技術在概念上與VoIP有根本不同,VoIP只能算軟交換提供的業務之一。軟交換技術應該是綜合的業務平臺,除了語音外,還支持視頻、即時消息、游戲和各種數據業務。 在NGN中,通過基于軟交換的媒體網關和媒體網關控制器,將能實現傳統語音網與包交換網間的直接語音通信。另外在者種網絡環境中,將出現一些在邏輯上彼此分離的網絡單元,如媒體網關、信號處理網關、媒體網關控制器以及應用服務器,它們之間通過交換機內部協議如媒體網關控制、網關控制協議以及初始會話協議進行通信。 電路交換是一條物理鏈路對應一個連接,而軟交換則是一條物理鏈路對應多條虛連接。軟交換控制功能與交換功能分離,軟件實現控制功能、網絡功能分層,各網絡實體通過標準協議進行連接和通信。 傳統電路交換將控制和交換功能均集中于MSC,而軟交換僅將控制功能集中于MSC-Server,交換功能則分布于媒體網關MGW.傳統電路交換是基于TDM交換技術實現交換,而軟交換則是基于IP分組網實現交換。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下一篇:完全處理軟交換設備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