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統下載
當前位置: 首頁 > 網絡技術教程 > 詳細頁面

新一代接入網技術的特點與應用

發布時間:2022-05-14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接入網技術的發展還是非?焖俚模瑫r新技術也不斷的出現,MSTP就其中一個,于是我研究了一下MSTP的特點和應用,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第三代MSTP接入網技術的提出及其技術特點 

2003年是中國電信業的“城域年”,隨著骨干網相繼完善,與運營商業務收入休戚相關的城域網建設成為焦點,建立高效經濟且支持多業務的城域網已經成為各大運營商的共同目標。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作為一家提供全系列端到端光網絡系統的供應商,在國內率先推出了基于先進的二層MPLS接入網技術和分組環等新接入網技術的第三代MSTP,支持業務端到端QoS,從而幫助運營商建設電信級的城域公網。

第三代MSTP的提出

MSTP是基于SDH的多業務傳輸平臺,從各廠商商用的MSTP看,除了具有SDH功能外,還具有Ethernet功能和ATM功能。伴隨著電信網絡的發展,MSTP的接入網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主要體現在對以太網業務的處理上,共經歷了從支持以太網透傳的第一代MSTP、支持二層交換的第二代MSTP和當前支持以太網業務QoS的第三代MSTP三步。

第一代MSTP 以太網透傳功能是指將來自以太網接口的信號不經過二層交換,直接映射到SDH的虛容器(VC)中,然后通過SDH設備進行點到點傳送。第一代MSTP的特點在于保證以太網業務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網MAC幀,VLAN標記等的透明傳送。第一代MSTP的缺點包括:不提供以太網業務層保護,完全基于SDH提供的物理層保護,需要預留保護帶寬;支持的業務帶寬粒度受限于SDH的虛容器,最小為2 Mbps ;不提供以太網QoS支持,無法滿足不同業務的差異性應用;不提供多個業務流的統計復用和帶寬共享,帶寬利用率低;只提供物理層上的多用戶隔離,不提供業務層(MAC層)上的多用戶隔離,網絡擴展能力差。正是第一代MSTP在支持數據業務時表現的不適應性,第二代MSTP應運而生。

第二代MSTP MSTP以太網二層交換功能是指在一個或多個用戶以太網接口與一個或多個獨立的基于SDH虛容器的點對點鏈路之間,實現基于以太網鏈路層的數據幀交換。第二代MSTP主要在多用戶/業務的帶寬共享和隔離方面進行了一定改善,但是,第二代MSTP的缺點也是明顯的,不提供以太網QoS支持,只能提供有限的CoS能力;基于STP/RSTP的業務層保護時間太慢,根據網絡的規模不同,收斂時間可能要花幾十秒,同SDH的50ms自愈時間相比,以太網的故障恢復時間太長,不適于傳送語音、視頻數據;所提供的業務帶寬粒度受限于VC,一般最小為2Mbps ;VLAN的4096地址空間使其在核心節點的擴展能力很受限制,不適合大型城域公網應用;節點處在環上不同位置時,其業務的接入是不公平的;MAC地址的學習/維護以及MAC地址表影響系統性能;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只是針對點到點鏈路,不能提供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多用戶/業務的帶寬共享是對本地接口而言,還不能對整個環業務進行共享。

從第一代MSTP和第二代MSTP的以太網業務支持上看,不能提供良好QoS支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現有的以太網技術是無連接的,尚沒有足夠QoS處理能力,為了能夠將真正QoS引入以太網業務,需要在以太網和SDH/SONET 間引入一個中間的智能適配層來處理以太網業務的QoS要求,第三代MSTP由此產生。

第三代MSTP技術及特點

第三代MSTP的主要技術特征是引入了中間的智能適配層(1.5層)、采用GFP高速封裝協議、支持虛級聯和鏈路容量自動調整(LCAS)機制,因此可支持多點到多點的連接、具有可擴展性、支持用戶隔離和帶寬共享、支持以太網業務QoS、SLA增強、阻塞控制,公平接入以及提供業務層環網保護。在SDH不斷融合數據業務的過程中,針對數據業務突發特征的各種技術也得到發展,包括GFP和虛級聯/LCAS。G.7041定義的通用封裝規程GFP作為高速的數據封裝協議,與HDLC/LAPS相比有很多優點,目前已被802.17 內定為封裝協議,國內外廠家在新一代MSTP系統中采用GFP也已達成共識。

LCAS定義了一種改變傳送網絡中虛級聯信號帶寬的方法。在確定的虛級聯帶寬下,可以動態地通過網管系統指配業務帶寬。只有各廠商的MSTP均支持標準的GFP和LCAS,不同廠商的MSTP之間的業務層互通才能成為可能,對運營商而言,大規模的建設MSTP網絡才會不受限制,在中國電信總部和廣東電信組織的MSTP測試中對于互聯互通方面均提出了明確的需求。以太網新業務的QoS要求推動MSTP向第三代發展。從第一代和第二代MSTP的以太網業務支持上看,不能提供良好QoS支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現有以太網技術是無連接的,尚沒有足夠QoS處理能力,為了能將真正的QoS引入以太網業務,需要在以太網和SDH間引入一個中間的智能適配層來處理以太網業務的QoS要求;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在MSTP產品中采用二層MPLS作為智能適配層,同時使用先進的分組環(Packet Ring)技術實現業務層小于50ms的保護倒換。引入MPLS和分組環的MSTP具有以下優點:

◆MSTP 系統可以突破由于傳統以太網4,096個VLAN地址造成的網絡用戶數量的限制,實現有效用戶區分(customer separation)和地址重用,即使在相同的VLAN ID的情況下,仍能夠區分不同用戶的業務流,從而適應電信公網應用。

◆實現以太網多業務等級。MSTP系統不僅支持傳統的Best Effort業務,而且能夠支持保障(Guaranteed)/規整(Regulated)業務。保障帶寬的業務具有嚴格的延時和抖動保障機制,其業務速率恒定,無論在從用戶接口上環或者在經過某個節點時,都會被優先處理,幾乎沒有抖動,延遲也相當小。

◆實現以太網業務公平性接入。MSTP系統克服傳統以太網在網絡發生阻塞時,不能保證業務公平接入的難題,可以在保證業務質量的基礎上根據用戶的最初約定來公平的提供帶寬接入,實現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實現細微的帶寬顆粒配置。MSTP系統除支持傳統 VC12/VC3/VC4業務基本顆粒外,還可以提供更靈活的帶寬顆粒,實現100kbps的帶寬顆粒,運營商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小顆粒帶寬的業務租用。

◆提供分組環保護。MSTP系統支持分組環保護,可以在不需要SDH層面保護的情況下實現以太網分組環小于50ms的業務保護,提高帶寬利用率。

基于現有以太網接口/構架大量存在且易于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的具有QoS要求的業務將依托以太網平臺。因此以太網新業務必將得到飛速發展,在MSTP系統中提供以太網新業務支持也將是一個必然趨勢。上海貝爾阿爾卡特OMSN系列產品通過嵌入ISA(集成業務適配器)系列盤,提供融合智能適配層新接入網技術的第三代MSTP,滿足城域新業務的需求,為運營商提供從邊緣接入到核心的具有QoS保證的城域網解決方案。

MSTP的市場應用

長期以來,國內建設城域網絡的思路一直是業務網絡和傳輸網絡徹底分離,傳輸網絡往往只是數據網絡的純粹的透明通道,現階段的實際應用是傳輸網絡只需要為數據設備提供相應的數據接口,采用點對點透明傳送的方式。MSTP提供的以太網業務和ATM業務的交換功能在國內并沒有大規模的被采用。但是,近幾年來,許多歐美電信發達國家的運營商和設備商紛紛認識到城域以太網業務的廣闊前景,相關的接入網技術和產品也紛紛的推出,其中包括融合MPLS和分組環技術的第三代MSTP。MSTP不僅為數據網絡提供傳輸通道,而且應該提供更加優化的組網方案和保證城域以太網新業務的實施。國際上的接入網技術標準組織和論壇如MEF(城域以太網論壇)、IETF(互聯網工程工作組)和ITU-T(國際電信聯盟)等對城域以太網新業務框、 Ethernet Over MPLS以及彈性分組環RPR等新業務和接入網技術進行了標準規范的制定,為MSTP設備的大規模使用提供了接入網技術依據。

歐美運營商在MSTP的應用上取得的一些經驗可以作為國內MSTP應用的參考。意大利電信采用阿爾卡特的MSTP產品OMSN進行組網,在OMSN中集成了ISA-ATM對網絡中的 DSLAM 業務進行匯聚,然后在城域核心節點將 DSLAM 業務傳送給骨干ATM交換機,通過MSTP提供的ATM的匯聚交換功能,省略了邊緣ATM交換機,減少了ATM核心節點的接口數量,與傳統ATM組網相比節約了20%的建設成本。西班牙電信也采用了阿爾卡特的MSTP的產品進行建設,在OMSN中集成了ISA以太網解決方案建設城域以太網,為該網絡的用戶提供Voice over IP 、 Video on Demand 、 Fast Internet和Broadcast TV等新業務。第三代MSTP的MPLS和分組環接入網技術為二層業務的保護和以太網業務的QoS提供了支持。除了以上的運營商外,阿爾卡特還和新加坡電信、意大利的 Fastweb 、瑞典的Gothnet 、巴西的Furnas和馬來西亞電信等國外的運營商在MSTP方面進行合作。

從2002下半年開始,國內的一些先進的運營商紛紛組織進行MSTP測試,為MSTP的大規模使用做準備。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積極地參加國內MSTP的相關交流活動,希望將先進的接入網技術和方案推薦給國內的用戶。相信通過運營商和設備商的共同努力,適合中國的城域網新業務會不斷推出,MSTP的應用會掀起高潮。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本文章關鍵詞: 接入網技術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