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4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寬帶接入網目前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寬帶接入技術的用戶需求和建設成本問題,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隨著NGN(現階段的實際部署主要表現為軟交換(Soft Switch))的穩步推進,電信網絡向著全業務+全IP化的方向演進,傳統的電信網絡日益走向融合。在業務層面,融合主要體現在從單業務到多業務(Single-PlaytoTriple/Multi-Play)、從大眾化到個性化(差異化服務)、從封閉性到開放性(PSTN自封閉架構與IP網的開放性架構)。在網絡層面,統一的基于IP/MPLS的核心網將成為多業務融合網絡,面向最終用戶的寬帶接入網層逐漸實現IP化、寬帶化、綜合化以及一定的移動性。 綜合來看,寬帶是綜合信息服務和多媒體服務的基礎,同時也是新的業務增長點[1]。因此寬帶接入網的發展承載著電信業務戰略轉型的重任,特別是對于FTTx接入而言,其根本意義在于推進傳統電話網(包括NGN及其承載網)與互聯網(IP城域網)在網絡與業務層面上的深度融合,逐步實現以家庭網關(Home Gateway)為業務接入中心的綜合接入網,實施針對不同業務(數據、語音、IPTV等)、不同角色(父母帳號、子女帳號)、不同客戶群體(政企、商用、公眾)的差分服務,進而帶動中國電信的網絡轉型、業務轉型以及運營模式轉型。 在全球寬帶接入網的技術選擇上,DSL和FTTx(包括LAN和PON)接入占現有寬帶用戶的比例分別為:66.01%和10.75%(Point-Topic,2007Q3)。全球DSL接入的發展在2007年處于頂峰狀態,并將順勢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如圖2);而寬帶發展領先的韓國、日本和臺灣DSL已經變為負增長了。對中國電信而言2007年則是一個拐點,xPON(無源光網絡)接入隨著“光進銅退”戰略的正式確立而加速現場部署。與過去幾年相比,傳統的FTTx以太網接入是點到點(P2P)的方式,而PON接入是點到多點(P2MP)的方式?v觀寬帶接入網的發展歷程,語音接入網的本質是將端局的接入功能延伸到小區附近,節省了主干銅纜資源;PON接入網的本質是將分光器延伸到了小區內,節省了主干、配線光纜資源和光收發設備。 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陜西電信對新建商業樓宇和住宅小區原則上一律采用FTTx覆蓋,停止銅纜建設,并嚴格控制銅纜投資。在實施上主要采用FTTB的方式做綜合接入,同時逐步根據用戶需求對舊小區進行FTTB的改造。用戶接入下行帶寬最高可達到100M(B類LAN終端)或20-30M(C類DSL終端),屬于超高速寬帶接入網。目前可提供的業務包括:數據、VoIP、IPTV等,新業務包括可視電話、多媒體信息推送等,業務試點結果符合預期,技術可行性得到確認。 分析實際情況,目前推動陜西電信FTTx加快發展的動力主要有:業務轉型(中國電信計劃未來3年內將非語音收入占比從目前的38%提高到55%)、銅纜建設成本高昂且偷盜問題日益突出、xPON技術規;逃没境墒煲约翱深A期的Triple-Play業務對承載網的帶寬需求。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契機是2007年西安開始修建地鐵,沿線經過的兩大匯接局需拆遷。陜西電信采用的的解決方案是用FTTx綜合寬帶接入網的方式將原來集中在兩大匯接局的全部語音、數據接入業務分散部署到轄區內的子局,并計劃在3年內分步完成。這意味著陜西電信正式掀開了FTTx規;渴鸬男缕隆 在FTTx空前的建設熱潮中,還有一系列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制約著FTTx的推進速度。這些問題主要有:帶寬需求不足、建設成本問題、城域網的QoS問題、BSS/OSS支撐問題、室內布線規范問題、ONU的供電問題等。 第一,用戶的帶寬需求拉動不足,ADSL尚有潛力可挖。 以西安為例,在網絡側帶寬充足的前提下,接入側用戶的下行帶寬結如下圖所示,平均用戶帶寬從2005年9月的0.64M上升到2007年10月的1.1M,形成了以1M用戶為主體,以互聯網業務為主要內容的應用模型(如圖1),而像IPTV(采用了H.264編碼,標清2-3M帶寬)等應用發展緩慢,平均帶寬增速隨之放緩。不難看出,在高清IPTV(7-8M以上)等高帶寬業務大發展之前,僅靠常規的互聯網應用不足以大幅度拉動用戶的帶寬需求。 而根據多次現場評估的結果,實測西安電信的ADSL網絡實際平均帶寬承載能力可達到3M以上,其中67%的用戶最大可達速率能達到7M以上。而新建的PON+ADSL(AnnexA)下行最高記錄為30M bps,這說明大量部署的ADSL帶寬仍有相當大的潛力。 第二,建設成本問題。 FTTx建設模式問題。若單純計算寬帶接入網成本,目前綜合造價ADSL約為400元/用戶,LAN接入約為500元/用戶,FTTB約為2000-3000元/用戶。在目前FTTx的市場策略上,價格體系沿用現行語音及數據寬帶接入網的資費標準,這就意味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運營商得自行承擔高出的這部分成本。 通過與ADSL的建設模式相比較,可以看出ADSL與語音業務都是基于銅纜的,在節點規劃上天然融合(一般按<3公里覆蓋半徑設計),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已有資源,在適度的集中度上取得了相當好的平衡。而在FTTx中,OLT的高度集中(覆蓋約10-20公里)與ONU的高度分散,顯著的增加了配套成本(如分散式供電、室外型小機箱)。 從端口資源占用率上來看,DSLAM一般為70%-80%,LAN小區開通率不足30%,FTTB的開通率與LAN小區模式相當。綜合這三點,FTTx建設成本在2-3年內不可能降到ADSL的水平。這就意味著FTTx必須在業務上有所創新,否則簡單的業務替代沒有效益可言。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通信進展需要更多的多線接入
下一篇:對于MSAP構建接入網技術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