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2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寬帶接入網技術還是比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寬帶接入網技術的結構和總體的規劃,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供您參考。 改變網絡結構 典型的寬帶網絡分為接入層、匯聚層、核心層三層結構。接入層提供XDSL等多種接入方式,接入PC、IPSTB、ePhone、IAD等多種終端設備,通過各種終端開展寬帶接入網技術、Internet互聯 、語音、視頻等業務。匯聚層設備對接入層通過FE/GE、ATM155等接口接入的業務流通過GE/POS匯聚到城域網核心層,最終由城域核心設備匯聚到骨干網。這種寬帶網絡的分層結構使網絡層次清晰。接入層為不同用戶提供各種接入手段,匯聚層對接入層業務流匯聚,城域網核心層保證快速轉發。 總體規劃 實施寬帶接入QoS,首先必須進行QoS的總體規劃,其規劃原則可如下: 第二,在接入網的匯聚層實施業務VLAN策略,并根據業務及流量特性對業務VLAN進行合理的帶寬規劃。 第三,不同客戶實施不同的QoS:對于重要的企業VPN專線、同城互聯客戶,至少在接入網匯聚層實施獨享帶寬和獨立邏輯通道(業務VLAN)的二層QoS策略;對于個人和家庭用戶,可針對用戶的業務類型,提供不同的QoS策略。 第四,不同業務類型實施不同的QoS:個人和家庭用戶的業務基本上以VoIP、視頻和互聯網接入為主,其業務優先等級依次由高到低,這三類業務之間實施絕對優先級調度策略;而互聯網接入業務在下行方向可再根據內容細分成兩類優先級:具有一定QoS保證的互聯網業務和無QoS保證的普通互聯網業務,這兩種優先級實施加權平均的調度策略。 QoS的引入 QoS技術的部署主要包括資源控制、資源隔離和資源調度等各種技術及策略的運用。資源控制對使用的網絡資源進行限制,主要通過對流量的許可控制實現,例如對不同類型的流量的限制、對流量的優先級控制等,資源的限制使得在網絡中不同類型的流量具有合理的比例和分布。資源隔離主要保證不同的流量不會相互干擾,這種隔離可以通過設置流量優先級來實現,優先級主要確保低優先級的流量不會干擾高優先級的流量。資源調度對資源進行分配和調度。考慮到QoS現實技術成熟程度的限制,QoS的引入實施及完善必將是長期的過程,建議分兩個階段來實施。 第一階段:在寬帶多業務發展初期,建議在寬帶接入網技術內引入802.1D二層優先級+擁塞調度機制的靜態QoS機制。 (2)在網絡邊緣,實施業務區分與標記策略。下行方向,由業務邊緣網關根據IP地址/五元組對業務流進行識別,上行方向,由接入終端根據物理端口進行業務區分和標記。 (3)匯聚層及寬帶接入網技術平臺根據802.1D優先級標記執行預設置的QoS處理策略,如隊列調度,擁塞處理等。另外,寬帶接入網技術平臺負責對上行802.1D二層優先級標記的信任度檢查和重標記。 (4)匯聚層通過VLAN技術進行必要的帶寬資源隔離,至少應實現組播業務帶寬資源與其他業務帶寬資源的隔離。 第二階段:802.1D二層優先級+擁塞調度機制的QoS機制存在許多不足,因此,隨著寬帶業務的發展,必須在網絡層的基礎上引入承載控制層,實現基于呼叫接納控制技術的動態QoS機制。 動態QoS技術主要通過資源預留及呼叫接納控制(CAC)機制實現對基于呼叫的VoIP和VoD業務的QoS保證。另外,通過動態QoS技術還可以比較靈活的實現基于用戶/內容的按需QoS保證業務等。其基本思路如下: 在網絡層之上構建網絡層的“大腦”,即承載控制層,實現對網絡中關鍵節點(如BRAS設備)的資源控制和調度。承載控制層包括兩個基本部件:資源管理服務器和用戶位置信息系統。另外,為了便于動態QoS的部署,還需要在業務管理層面引入QoS業務管理平臺或業務服務器中間件,QoS業務管理平臺主要是針對非呼叫類業務,業務服務器中間件主要是針對基于呼叫的業務。用戶在使用具有QoS保證的業務前或在建立基于呼叫的業務過程中,增加資源請求和分配的過程,從而實現對用戶的動態QoS保證。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光接入技術與DSL將完成共贏
下一篇:寬帶光纖接入網實際應用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