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0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光纖的優勢 光纖通道技術作為SCSI技術的繼任者,與前任相比,主要具有3個方面的優勢:連接距離、擴展能力和性能。 1.連接距離的優勢 我們都知道,SCSI的線纜最長不超過25m,而這也只是個理論數值。實踐中,當SCSI通道上的設備數超過8個時,其連接距離一般只能限制在1.5~3m。這個距離對連接在主機內部的設備來說,已經足夠了。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設備需要在主機外部連接。數據備份所使用的磁帶庫、雙機群集系統的磁盤陣列,這些設備都必須連接在主機外部。當主機與外部存儲設備的距離稍微有點兒遠時,SCSI就無能為力了。 我就曾經在一個小型企業碰到了這樣的麻煩,這家企業的辦公樓與生產中心有一定距離,大概100m左右。生產環境和辦公環境內各有1臺服務器,經過一次系統故障后,這個企業認識到了系統穩定的重要性,決定采用雙機群集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IT系統。方案很快就產生了――采用現有的2臺服務器互相備援。但是問題也來了,100m的距離對SCSI來說太長了。無論共享的磁盤陣列放在哪一邊,另外一邊的服務器都無法與之連接。 在我的推薦下,這家企業最后采用了光纖通道磁盤陣列。對光纖通道技術來說,這個問題自然不在話下,多模光纜可以達到300~500m的連接距離,單模光纜則可以達到10km。 2.擴展能力的優勢光纖技術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其強大的擴展能力。 在一個光纖仲裁環路上,可以連接126個設備,而在一個交換式結構中,可以容納6萬多個設備。相比之下,SCSI通道上最多只能容納15個設備的限制,嚴重地影響了系統的升級擴展能力。尤其是在大數據量的情況下,由于光纖通道可以采用相對較少的通道控制芯片,使其管理方式簡單,故障點減少,從而增加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光纖通道設備可以通過仲裁環路或者交換式結構,連接成一個網絡,即所謂的SAN。而SCSI技術只能實現點對點的連接,這使其在一些環境下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例如在多機的群集環境中,一般都需要參與群集的所有主機服務器共享同一個磁盤陣列。目前很多群集軟件都可以支持到多達32臺甚至64臺主機,通過“一備多”或者“多備多”的方式實現高可用群集。然而,由于落后的連接機制,在多于2臺主機的群集環境中,SCSI技術根本無法實現多主機對磁盤陣列的共享連接。 3.性能的優勢 最后,也是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光纖技術的高性能。目前光纖技術的標準已經發展到了單通道200MB/s的帶寬,而SCSI技術的帶寬通常為160MB/s,最新的SCSI標準提供320MB/s的帶寬,基于這個標準的陣列控制器至今還沒有面市。雖然從這個數值比較上看,200MB/s和160MB/s并無太大差異,而且新的320MB/s帶寬的SCSI技術看上去還要更勝一籌,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中,用戶會發現光纖通道的帶寬比SCSI的帶寬要高出很多,甚至要數倍于SCSI技術。原因何在呢?其實很簡單,SCSI所宣稱的160MB/s也好,320MB/s也罷,都是在絕對理想條件下的一個理論數值,在實際的環境中根本無法得到這樣的性能。實際上320MB/s的SCSI技術在實際環境中一般可以得到60~70MB/s的性能,160MB/s的SCSI技術性能略低,大概在50MB/s左右。而光纖通道技術則不同,在經過優化的環境中完全可以達到標稱的性能指標,即便在普通的環境中,200MB/s的光纖技術也可以得到150~190MB/s的實測性能。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淺析新一代6類系統產品的幾個特點
下一篇:ADSS光纜如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