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統下載
當前位置: 首頁 > 網絡技術教程 > 詳細頁面

教教你所有方面認識橋接、交換與路由

發布時間:2022-05-03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在我剛接觸網絡知識的時候,有時候總是會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那就是橋接、交換和路由之間的區別,相信大部分初學計算機網絡知識的網友朋友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前幾天就遇到了一位網友朋友提出這樣的疑問,今天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什么是橋接、交換和路由,并且對于三者之間的區別及應用場景做個詳細的介紹。

一、什么是橋接

橋接工作在OSI網絡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是一種以MAC地址來作為判斷依據來將網絡劃分成兩個不同物理段的技術,其被廣泛應用于早期的計算機網絡當中。

我們都知道,以太網是一種共享網絡傳輸介質的技術,在這種技術下,如果一臺計算機發送數據的時候,在同一物理網絡介質上的計算機都需要接收,在接收后分析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屬于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相同便進行封裝提供給網絡層,如果目的MAC地址不是自己的MAC地址,那么就丟棄數據包。

橋接的工作機制是將物理網絡段(也就是常說的沖突域)進行分隔,根據MAC地址來判斷連接兩個物理網段的計算機的數據包發送。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來為各位網友講解:在下圖中的網絡結構中,有兩臺集線器分別連接多臺計算機,我們分別將A集線器和B集線器定為A沖突域和B沖突域。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中,如果計算機A向計算機C發送數據包時,集線器A會將數據包在整個網絡中的全部計算機(包括集線器B)發送一遍,而不管這些數據包是不是需要發送到另一臺區域B。

我們再將集線器A和集線器B分別連接到網橋的兩個端口上,如果計算機A再向計算機C發送數據包時會遇到什么樣的情況呢?這時集線器A也是同樣會將數據包在全網發送,當到達網橋后,網橋會進行數據包目的MAC地址的分析,然后對比自己學習到的MAC地址表,如果這個表中沒有此MAC地址,網橋便會在兩個網段上的發送數據包,同時會將計算機A的MAC地址記錄在自己的表當中。

經過多次這樣的記錄,網橋會將所有的MAC地址記錄,并劃分為兩個段。這時計算機A再次發送數據包給B的時候,因為這兩臺計算機同處在一個物理段位上,數據包到達網橋時,網橋會將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表進行對比,并且判斷計算機A和計算機B在同一個段位上,便不會轉發到區域B當中,而如果不在同一個物理段當中,網橋便會允許數據包通過網橋。

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了解到,網橋實際上是一種控制沖突域流量的設備。網橋現在基本上已經很少用到了,除了隔離沖突域以外,網橋還可以實現不同O類型網絡的連接(令牌環網和以太網之間的連接)和網絡的擴展(IEEE的5.4.3連接規則)等等功能。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本文章關鍵詞: 橋接 交換 路由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