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3 文章來源:xp下載站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PSTN作為提供話音通信的優質網絡已經為用戶服務了幾十年,但是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用戶對豐富業務需求的不斷增長,它終將被以軟交換為核心的下一代網絡所代替。軟交換網絡通過基于IP傳輸的協議實現呼叫、業務的控制和語音、數據的傳輸,不僅解決了目前PSTN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將交換網和數據網巧妙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多種靈活豐富的業務提供方式。但是在這一演進過程中,運營商必須考慮如何保護PSTN話音業務用戶的利益,這樣才能使基于軟交換的VoIP業務得以順利推廣。因此,通過接入網關、綜合接入設備等提供了普通POTS終端的接入方式,通過中繼網關提供了與PSTN互通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讓運營商的VoIP業務得以循序漸進的過渡到軟交換網絡中,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在PSTN向軟交換網絡演進的過程中,目前大家的焦點主要是在網絡架構如何建設更加合理、提供哪些有特色的業務等方面,但是建設先進網絡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在演進過程中應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即既要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業務,同時也要盡量避免給用戶帶來任何的不便。 為PSTN用戶提供豐富的軟交換業務 軟交換技術目前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很多方面還在探討當中,而考慮到PSTN現有的豐富網絡資源和已經投入的大量資金,不可能立即將其全部舍棄而完全由軟交換替代,因此在PSTN向軟交換網絡的演進過程中很長一段時期內將是PSTN與軟交換網絡共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應考慮充分利用軟交換新技術,不僅使其為軟交換用戶提供服務,同時也應能為PSTN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業務,這樣不僅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軟交換的業務優勢,豐富PSTN業務的種類,而且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保護已有的投資,從而延長PSTN的服務期。軟交換可以為PSTN用戶提供的業務可包括統一通信、彩話(通話背景音樂)、電話留言轉Email、與Internet相結合的業務等!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基本思想是將軟交換網絡作為PSTN的一個增值業務平臺,涉及申請了軟交換業務用戶的呼叫將會路由到軟交換網絡提供業務。目前有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為申請了軟交換業務的用戶重新分配一個具備軟交換業務特征的號碼(例如特殊字冠),PSTN交換機通過號碼分析,將其路由到軟交換,進而觸發業務。這種方案需要用戶更換號碼,可能會給用戶帶來不便。 方案二:在PSTN網絡的交換機或用戶屬性數據庫中設置用戶的軟交換業務屬性標識,交換機根據此信息將呼叫路由到軟交換。這種方案能夠快速地為用戶提供豐富業務而無需用戶有任何改變。 保證PSTN用戶平滑遷移 在軟交換逐步替代PSTN的過程中,一方面可能是從運營商的角度考慮由于設備陳舊或網絡優化、演進等原因將軟交換替換現有的交換機,另一方面還有可能是某些PSTN用戶由于軟交換的豐富業務的吸引要求遷移到軟交換網絡中。在這種情況下,運營商應考慮如何保證用戶從PSTN到軟交換網的平滑遷移。平滑遷移包括兩個含義:原有的電話號碼不改變和原先簽約的業務仍可以繼續使用。為了保證用戶號碼不變,目前有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在用戶原先所屬的交換機上作無條件呼叫轉移(CFU),呼叫該用戶時需要先路由到原有交換機上,再根據業務標識轉接到用戶當前所屬的軟交換上。這種方案在用戶作主叫時只能顯示新的軟交換號碼,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號碼不變,而且占用了原有的交換機資源,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 方案二:引入NP(號碼攜帶)數據庫,其中存儲了原有PSTN的用戶號碼和現有軟交換網的用戶號碼的對應關系,交換機或軟交換通過查詢數據庫獲得主叫或路由信息。這種方案能夠在完全意義上使得用戶號碼保持不變,是個較好的方案。 為了保證用戶已簽約的業務的延續性,目前有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運營商將原有SCP中與該用戶相關的智能業務數據轉移到現有軟交換所屬的業務平臺中,但是這樣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且數據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證。 方案二:仍然由原有的SCP提供業務,仍然使用原有的接入碼觸發業務,軟交換通過屬性的設置前插相應的接入碼觸發到該SCP,這種方案能夠做到快速有效地提供業務! 目前,軟交換正處在積極部署當中,軟交換將會逐漸替代現有的PSTN。在這個演進過程中,用戶作為電信網絡最終的服務對象,應更多地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保證用戶在網絡演進中既能盡量保持其原有的使用習慣,又能為其提供更靈活更豐富的業務,從而提高用戶的服務質量,提升電信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