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在運營商NGN建設高速增長的同時,政府、能源、交通等行業專網NGN建設也逐漸步入快車道。NGN在行業專網的應用,到2005年底的應用規模達到50萬線,根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2005-2006中國NGN產業應用趨勢研究報告》的預測,未來4年,NGN在行業專網市場將以95%的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 根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的研究,未來行業專網NGN應用的高速增長,其動力主要來自于以下因素: NGN網絡能節約綜合成本 NGN對傳統PSTN網絡具有良好的繼承性,能夠充分保護和利用原有的網絡投資,同時在業務上能夠做到平滑過渡,最大程度上利用了現有的資源,保證用戶的良好感受。 NGN簡化了網絡層次,使得行業用戶的內部管理更為順暢,行業用戶可以通過整合通信網絡優化運營成本。在維護管理上,優化后的網絡,采用“集中維護、綜合管理、無人職守”的模式,能實現運行更穩定且維護工作量最小化。NGN的開放式體系架構,也非常便于新業務的快速開發和部署。 與此同時,NGN的應用,也使得行業用戶的綜合應用成本得以降低。比如基于NGN平臺的IP Centrex,能夠在統一的接入平臺上提供語音、數據、多媒體一體化業務,在提供傳統的Centrex業務的同時,還可集成會議,有統一消息、語音郵箱、WEB門戶等多種新功能。使用IP Centrex業務,行業用戶不僅可以通過WEB門戶進行自助服務,通過與辦公軟件的集成,用戶還可以在辦公的同時管理個人的通信信息。IP Centrex業務可以滿足大行業用戶各地分支機構的WAC需求,提供更為簡便的會議發起手段,同時有效地將通訊業務與已有的IT辦公系統結合起來,使通信的使用和維護管理更加簡單靈活。 行業用戶對新業務需求的高速增長 率先引入NGN網絡的行業用戶,其IT應用通常已經進入系統整合的階段,需要對原有的多系統進行整合,由此帶來對支撐網的高要求。中國的各油田進行以數字化油田為方向的信息化建設,數字油田要求能夠整合多種數據來源,協同原有的多個孤立的應用系統,支持多種終端的工作,NGN這種基于IP的開放式架構,使得油田的各種網絡和應用能夠順利實現整合。 與此同時,行業用戶對于可視電話、一號通業務、IP Centrex等基于NGN的新業務有著廣泛的需求。正是行業用戶對于新業務的廣泛需求,從而帶來NGN網絡在行業用戶中的廣泛應用。比如石油行業中,下級單位分布較為分散,內部溝通非常重要。在一個固定場所里進行溝通的傳統方式成本較高,時效性較差,原有的語音式的電話會議的溝通效果又不是很好,而基于NGN的多媒體視頻會議系統具有良好的溝通效果,溝通成本又很低。同時基于NGN的多媒體視頻會議系統還可以綜合各種終端,與會者可以通過普通電話、IP電話、視頻終端和計算機等終端參加會議,使得應用更為簡便。 軟交換在支撐多種業務能力方面的優勢明顯 從業務提供角度來看,NGN軟交換可以提供的業務類型覆蓋了傳統的PSTN和IP數據網,無論是文本通信、語音還是圖像通信,軟交換在業務方面都具備這些能力。NGN這種開放性的架構,也使得業務開發周期更短、業務在不同平臺間的移植快、業務的可擴展性好。其獨立的業務層,通過開放和標準的接口與控制層互通,從而為第三方的電信業務提供了便捷的途徑。NGN軟交換提供給運營者在不同環境下、針對不同應用、不同客戶的通信解決方案的能力,為行業用戶的廣泛的行業應用提供了簡潔、方便、快速的實現路徑,而這種能力也被稱之為NGN的“殺手能力”。 通過靈活豐富的NGN業務提供,NGN不僅拓展行業用戶的應用體驗(例如在現有應用上增添VoIP、視頻電話等業務),還將行業用戶現有網絡應用(例如數據庫、OA辦公系統等)業務轉移到NGN網上。通過基于IP的VPN(包括MPLS、SSL、IpSec等類型),全面支持多點、多局域網,行業用戶由此可以實現異地透明辦公。 在面向全網業務智能化的NGN演進過程中,通過引入HLR,將使固網具有相當的移動屬性,并通過軟交換上的移動性支撐,使得固定移動融合性業務得以很好地實現。在用戶和終端位置發生改變后,NGN將能夠為用戶隨時隨地提供方便的業務,使得用戶能從任何網絡接入點進入網絡,包括使用任何接入技術進行網間漫游 ,從而在接入上最大程度地滿足企業客戶的豐富需求。 NGN這種強大的業務支撐能力,能夠全面滿足行業用戶的多樣化需求,這是行業用戶所看重的,也使得NGN在行業專網中得以廣泛應用,行業專網的NGN建設由此進入了一個發展的快車道。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